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由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已连续举办十一届,其技术性、专业性、权威性深获国内外汽车行业的高度认可,是中国汽车行业轻量化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商务接洽重要的交流平台。“2017年第十一届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参会企业300多家,其中汽车企业49家,零部件企业60家、材料企业77家、行业机构及投资公司10家等共计700余人,23家企业参展。本次会议共有162个专题报告,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及中组部“”与知名高校副校长、院长及中科院“百人计划”、汽车企业中高层技术管理人员50多人。为了鼓励和培养汽车方面的青年人才,汽车轻量化技术联盟首次与上海彭睿公司、欧特克公司针对在校的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博士后)设立“彭睿杯优秀研究生奖”。

征稿信息

1)汽车用钢(板)分会场主要交流汽车高强度钢板设计,以及材料性能评价(包括机械性能、涂装性能、回弹性能、成形性能、疲劳性能、腐蚀性能、脆性断裂等准静态和动态关键性能)和典型零部件材料选型、回弹补偿机制、先进成形技术、材料性能与零部件性能关联性设计的检测技术、评价方法等关键技术;2)汽车结构钢分会场主要交流汽车动力系统与底盘系统等用结构钢材料开发(包括凝固特性、材料组织、性能设计)与模拟,以及加工性能、腐蚀性能、脆性断裂等性能评价和铸造、锻造及冷镦等成形工艺选型、材料流变特性和热处理工艺设计、选型;交流典型零部件结构钢的选型、性能检测与评价等;3)铝合金、镁合金有色金属分会场主要围绕汽车用铸造铝合金、压铸铝合金、挤压铝合金、冲压铝合金板材及镁合金,探讨和交流铝合金、镁合金等有色金属材料准静态(包括机械性能、涂装性能、回弹性能、成形性能、疲劳性能、腐蚀性能、失效模式等)、动态性能和典型零部件材料选型与性能检测与评价;4)树脂基复合材料分会场分享与交流“多材料车身”、“超轻复合材料车身”用先进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生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开发、性能评价、材料选型,以及材料开发中混配技术、工艺设计(包括微发泡工艺)、材料本构(模型构建);交流和分享零部件生产过程中性能模拟、纤维分布与流动性模拟、典型零部件与材料疲劳、老化等失效机理、动态力学性能关键性能评价;5)先进工程塑料分会场分享与交流汽车内外饰及动力系统用先进高性能改性塑料、先进工程塑料的性能评价、材料选型、材料环保型(VOC),以及零部件生产过程中材料流动特性与工艺设计,微发泡工艺与技术、成形过程中模拟分析技术、材料疲劳、老化、失效及动态力学性能等关键性能评价技术;6)连接技术分会场主要交流“以钢为主车身”、“多材料车身”、“全铝车身”、“超轻复合材料车身”及全新架构铝合金底盘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用钢、铝合金、镁合金、非金属材料等焊接、铆接、胶接、搅拌摩擦焊、超声波焊、振动焊接,以及同种材料、异种材料之间的混合连接等先进连接工艺设计、性能检测与评价技术;7)轻量化设计分会场基于“以钢为主车身”、“全铝车身”、“超轻复合材料车身”和典型零部件(系统),交流和探讨汽车轻量化(薄壁化)结构优化设计、材料模型和数学模型构建、性能设计等有限元分析流程与规程,分享典型零部件的载荷等边界条件提取与优化技术,分享轻量化设计过程中典型软件选用,以及材料数据等边界条件定义方法等;8)商用车轻量化分专场主要围绕商用车轻量化目标设定、管控流程,典型零部件选用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非金属材料(包括树脂基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性能评价与材料选型、轻量化结构设计、先进成形工艺及其关键技术开发,以及商用车轻量化评价方法、轻量化发展方向等议题进行交流与分享;9)模具与装备分会场邀请国内外专家,重点围绕乘用车、商用车“全铝车身”、“超轻复合材料车身”等车身、发动机曲轴、缸体等典型系统、零部件,分享先进、高效、低成本、短流程的加工工艺与装备(线)、成形工艺与装备(线)、连接工艺与装备(线),探讨和交流轻量化材料、零部件性能检测设备和生产制造中需要的夹具、模具的设计、制造和材料选型等;10)理化检测与失效分析会场主要交流汽车材料、零部件及整车关键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工艺性能等检测方法、方法原理及检测方法适应性;交流材料和零部件开发与生产阶段、整车开发与验证阶段、使用阶段等材料和零部件失效、失效原理、失效评价方法和失效管控模式等;11)研究生论坛邀请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读的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针对他们正在开展研究的乘用车、商用车轻量化相关课题进行分享与交流,同时,发布其在轻量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解读其专利以便推广和产业化。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9月19日

    2018

    09月21日

    2018

  • 09月21日 2018

    注册截止日期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