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自2013年中国电子学会成功地举办了三届“全国图像图形处理技术应用大会暨中国图像图形处理技术工程师年会”,会议受到广大参会代表的好评。为此,中国电子学会拟于2016年11月继续在北京举办“2016年全国图像图形处理技术应用大会暨2016中国图像图形处理技术工程师年会”,本次会议较前几届大会报告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集中,旨在进一步加强图像图形处理技术应用领域中企业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研发工程师与应用工程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力推动图像图形处理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水平的长足进展,以满足各个行业的发展需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会主题:

拓宽研发思路  提高应用能力

二、时间地点:

2016年11月25-27日  

报到地点:北京

三、大会名誉主席:

吴 枫 中国科技大学
大 会 主 席: 张勇东  中科院计算所
媒 体 支 持: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四、大会交流形式
1.特邀演讲:大会将邀请国内图像图形处理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就图像图形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最新动态做特邀报告。
2.宣传展示:邀请图像图形技术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宣传展示他们在图像图形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新产品和市场化内容。
3.大会发表的新成果、新产品、新技术及研究报告

五、拟邀请大会报告
1.题 目:大规模视频的同款物品检索
报告人:王 涛,爱奇艺公司首席科学家
摘 要:互联网作为强大的通讯工具,紧密连接了人和信息,人与服务,也催生了计算机视觉与互联网视频应用的融合。报告将介绍大规模影视剧中,使用深度学习进行物品检测和同款识别的快速检索技术。借助用户画像,该技术在video out随视购,视频检索等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创造崭新的广告营销和增值服务方式。
2.题 目:高通量视频大数据处理器设计
报告人:范东睿 ,中科院计算所
摘 要:移动互联网新兴视频应用领域的蓬勃发展对视频大数据处理提出了高通量处理要求,进而对大数据处理服务器和处理器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大数据处理服务器广泛采用的通用多核处理器基本满足了应用计算需求,但对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视频大数据处理,却表现得效率低下。为此,中科院计算所设计了面向视频大数据处理的高通量处理器--DPU,在高通量数据通路的关键环节中(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分别采用了创新性的结构设计。与视频数据处理领域的主流芯片相比,面积效率提升70倍,性能功耗比提升80倍。
3.题 目:Empowering ChatBot with All-Seeing Eyes( 人工智能借小冰一双慧眼)   
报告人: 梅 涛,微软研究院
摘 要: Since computer vision was founded in 1960s, researchers have been dreaming of enabling a machine to describe what it sees.  Recent development of deep learning has significantly boosted computer vision research. It was said that computer vision now has almost a 5-year-old human visual system.  This capability has great potential to enable the natural conversation between human and computer. In this talk, we will briefly retrospect a few milestones in computer vision over the past 50 years, describe how computer vision empowers Microsoft Chatbot (“XiaoIce” 微软小冰) with all-seeing eyes, and showcase our recent research on video to language.
4.题 目:图像处理技术在军用光电系统中的应用
报告人:王合龙,中航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副所长
摘 要:图像处理技术是军用光电系统的一项核心技术,对光电系统的性能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报告首先分析了现代高科技战争对军用光电系统的作战使用需求,并按照典型作战任务对目前的军用光电系统进行了分类,进而深入分析了各类光电系统对图像处理能力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图像处理技术的主要技术难点、技术现状和典型产品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未来军用光电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图像处理能力的需求,并进一步分析总结了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5.题 目:动态断层图像分割中关键技术与应用
报告人:吕  科,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在过去的十余年时间里,数据采集、存储和数据分析技术飞速发展,大大降低了数据储存和处理的成本,一个大数据时代逐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大数据革新性地将海量数据处理变为可能,并且大幅降低了成本,使得越来越多跨专业学科的人投入到大数据的开发应用中来。如何才能让大型数据集变得亲切和易于理解,可视化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对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可视化应用展开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发展和创新数据可视化技术。报告将重点介绍序列断层图像分割中的相关关键技术及面临的问题,将结合遥感图像大数据和断层数据处理与可视化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介绍。
6.题 目:数据驱动的媒体计算和内容分发
报告人:孙立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信息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网络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共享与协作的基础平台,从桌面计算到网络计算,网络化应用已成为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新的战略机遇。随着网络和视频采集设备快速普及,视频数据迅猛增加,视频已成为信息存储、传播和表现的重要载体,其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前,网络多媒体应用与服务从视频内容、用户体验、到基础设施都孕育着新的变革和机遇。
融合媒体内容(Content)、群智(Crowd)、用户上下文(Context)、云计算(Cloud)的智能媒体处理与内容分发已成为当前媒体计算与服务的重要趋势。如何利用云中聚合的海量媒体数据、社交媒体交互数据、用户服务日志数据等媒体大数据,学习挖掘相关规律和模式,实现智能化、个性化的媒体服务,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演讲将结合本领域的前沿技术趋势和演讲者所在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数据驱动的媒体计算与内容分发,包括网络多媒体服务用户体验模型、基于社交传播的媒体内容分发、多媒体云计算与内容推荐等内容。
7. 题 目:高效视频压缩新趋势
报告人:虞 璐,浙江大学
摘 要:视频编码是视觉媒体应用必不可少的内核技术,编解码标准及应用产品以每十年提高一倍压缩效率的节奏稳步发展。报告将结合国际和国内视频编码标准发展的最新情况,介绍如何面对视频内容不断膨胀,HDR、多视点及超多视点、VR、全景、直播视频等新需求不断涌现,通过编码技术革新提高视频压缩效率,丰富和提升视觉体验。 
8.题 目:网络视频内容识别
报告人:姜育刚,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本报告主要介绍复旦大学视频大数据分析实验室近年来在网络视频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了实验室在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分析算法设计、大规模视频数据集构建以及应用系统研发等方面完成的工作。
9. 题 目:自上而下的遥感图像处理、分析与理解
报告人:卢孝强,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摘  要:研究遥感对地观测数据到空间信息智能转化是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遥感技术从海量对地观测数据中精确、快速、可靠地获取有用的二维和三维空间信息,实现对地观测数据自动处理和空间信息智能提取,是对地观测系统发挥效能的有利保障,已成为制约对地观测系统应急能力的关键。发展遥感信息的智能转换技术,从而显著提高对地观测数据到空间信息智能转化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提升我国遥感观测系统在测绘、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环境、灾害、资源、国防等领域的重大应急分析能力。本报告针对遥感图像目前存在的数据维度高、质量差和信息处理弱等问题,拟从遥感图像的波段选择、质量改善、变化检测和场景解析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一系列基于字典学习和深度学习的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从而实现对地观测数据向空间信息精确、快速、可靠的转化。
10.题 目:可视化,让数据触手可及
报告人:袁晓如,北京大学
摘 要:可视化利用人类视觉认知的高通量特点,通过把复杂的数据转化为可以交互的图形,通过图形和交互的形式表现信息的规律及其传递、表达的过程,帮助用户更好理解分析数据对象,发现、洞察其内在规律。可视化充分结合人的智能和机器的计算分析能力,将人的因素积极引入分析过程,是人们理解复杂现象,诠释复杂数据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数据数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可视化的数据交互将成为关键的技术和工具。在报告中,我们将通过案例介绍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在时空数据分析方面的新进展和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挑战。
11、题 目:云端融合的自然交互设备和工具
报告人:田  丰,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副总工程师
摘 要:自然人机交互作为影响人类生活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颠覆性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其中面临着交互场景复杂性,交互通道多样性,交互信息海量性等一些共性挑战。如何在教育、办公、医疗等大范围、复杂场景中捕获多样化目标的自然行为和生理状态?如何融合用户的手势、体态、触控、语音、表情、眼动、生理等非精确交互信息并一致呈现?如何利用海量交互信息实现用户意图的准确理解?这些难题的破解都有赖于自然人机交互中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本报告将介绍所开展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端融合的自然交互设备和工具”中的相关工作和思路。
12.题 目:光谱视频成像研究
报告人:曹汛,南京大学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计算摄像学(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是一门综合信号处理、光学、电路与系统等多个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旨在突破传统相机的成像局限。报告将重点介绍研究组近年来依据计算摄像的思想,提出的一种棱镜-掩膜式(Prism-Masking Imaging Spectrometer, PMIS)光谱视频采集理论和实际成像系统。和传统光谱仪相比,PMIS光谱相机可以在短曝光时间内拍摄快速变化的光谱信息,将光谱研究从静止的图像延拓至动态的视频,实现了在光谱(1nm)、空间(百万像素)、时间(15fps)三个维度上的高分辨率信息获取。报告还将展示PMIS光谱相机在军事目标探测、材质鉴别、物体跟踪、自动白平衡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13. 题 目:面向虚拟现实的动态场景实时三维重建
报告人:刘烨斌,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  
摘要:尽管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和产品呈现一片如火如荼的繁荣景象,但虚拟现实仍存在着内容和便携交互方式的短板。虚拟现实内容局限于CG制作,是真实光场的虚拟仿真,真实感不足,难以适应动态内容呈现需求;在交互方面,依赖复杂硬件,交互自由性受限。本报告将从虚拟现实技术的物理及光学本源出发,从光场的角度分析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即高质、便携、实时重建与生成动态场景是引领虚拟现实下阶段发展的引擎。报告同时介绍课题组在基于动态光场的高质量三维重建、动态场景的实时三维重建、动态场景的智能无人式三维重建等三方面的最新研究工作,并介绍我们在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下一步研究思路。

六、参会人员
1.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
2.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技术人员
3.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应用工程单位等
4.新闻媒体代表

七、会务事项:
收费标准:1980元/人,会议期间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征稿信息

征稿范围

图像图形处理技术领域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25日

    2016

    11月27日

    2016

  • 11月27日 2016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电子学会科技交流与国际合作中心
承办单位
中国电子学会科技交流与国际合作中心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