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我国分布着种类繁多、面积很广的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如黄土、膨胀土、冻土、盐渍土、红粘土、人工填土等。它们的力学性质随环境和气候条件而剧烈变化,对交通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国防工程、铁路、机场、环境等影响很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城镇化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工程中遇到的非饱和土与特殊土问题越来越多,不仅影响和制约西部的发展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东部的发展。由于特殊土大都处于地下水位以上,属于非饱和土,故非饱和土力学是研究它们的理论基础;研究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发展相应的力学理论,开发室内和现场测试吸力、变形和结构性的新技术,发展处治病害的新方法,为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持,丰富和发展岩土工程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先后于1992年3月和2005年4月在北京和杭州召开了两次全国非饱和土学术会议,1994年在武汉召开了中加非饱和土与膨胀土学术会议,2009年12月在西安召开了西部特殊土与工程学术会议,为非饱和土力学与特殊土力学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目前从事非饱和土与特殊土教学、科研、设计和施工的单位和科技人员数量众多,同行们渴望有一个交流平台。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众多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同行专家的关心帮助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于2010年12月批准成立了“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交流平台应运而生。2011年8月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专委会章程和组织机构。   
2013年10月在重庆召开第一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会议,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承办,共有来自92个单位的394人参会。会议的学术报告共有59个,包括4个《黄文熙讲座》学者论坛报告、36个大会特邀报告和19个大会专题报告。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特区的3名学者出席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
2015年7月在上海召开了专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选举了第二届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的领导机构,4名年富力强的专家进入了专委会的组织机构,遴选了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地点和承办单位。
在桂林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10月在桂林召开了  “第六届亚太非饱和土学术研讨会(AP-UNSAT 2015)”,来自14个国家的280多名代表与会,国际土 力 学 及 岩 土 工 程 学 会 的TC106委 员 会 的 两 位 前 主 席D.G. Fredlund和E.E. Alonso、现任主席D.G. Toll都全程参加了会议并向大会作了主题报告;大会报告包括7个主题报告(keynote lecture)和首个亚太地区杰出非饱和土学术报告(the First Asia-Pacific distinguished lecture)。分会场报告共有10个特邀报告和96个学术报告;会议出版了名为Unsaturated Soil Mechanics—from Theory to Practice的论文集,共收入141篇学术论文,由国际著名出版商CRC Press / Balkema(Taylor & Francis Group)正式出版。
2016年8月在大连召开了  “非饱和土应力-强度理论与变形特性专题研讨会”,由大连理工大学承办,与会代表共116人来自42个单位。18位专家教授作了大会特邀报告,10位中青年学者作了学术报告,会议对每一个学术报告都进行了热烈讨论,并评选出了8篇会议优秀论文。法国路桥大学的崔玉军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
上述一系列学术会议的召开对活跃我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领域的学术气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批准,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决定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研讨会定于2017年7  月18-22日在兰州召开。会议将以“一路一带”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为中心议题,对非饱和土、黄土和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膨润土、盐渍土、红粘土、人工填土等特殊土(软粘土除外)的基本性质、测试技术、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桩基工程、地下工程、边坡工程、环境工程和数值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新成果和工程新经验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热烈欢迎全国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的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踊跃撰稿、积极参加会议。同时欢迎海内外华裔学者和国际同行参加。

征稿信息

重要日期

2017-01-31
摘要截稿日期
2017-04-01
初稿截稿日期

征稿范围

征文范围:

①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基本性质(包括持水特性、渗水特性、透气特性、变形特性、强度特性、细-微观结构及其演化特性等)和室内试验新设备;

②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力学理论(包括本构模型、强度理论、固结理论、稳定理论、土压力理论、承载力理论、渗流理论、热-水-力-气(汽)-化学多场耦合理论等);

③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

④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地区的土工建筑物和高边坡(包括土石坝、防洪/浪堤、渠道、路堤、挖方堑坡、高填方、尾矿坝、灰坝等);

⑤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地区的深基坑和地下工程(包括地下输水渠道、铁路/公路 隧道、管廊、地铁站等);

⑥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地区的地质灾害(震陷、液化、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的机理和防治;

⑦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相关的现场测试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法;

⑧ 平山造地、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生命线工程中的非饱和土与特殊土问题;

⑨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相关的重大岩土工程实录和新经验;

⑩ 废弃物工程处置的岩土工程屏障设计和分析;

⑪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相关的数值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18日

    2017

    07月22日

    2017

  • 01月31日 2017

    摘要截稿日期

  • 04月01日 2017

    初稿截稿日期

  • 07月22日 2017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
承办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