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弗洛伊德最早的那些病人使他将精神分析简化成了话语的经验:为了更有利于倾听,他放弃了将手按压于额头上,放弃了坚持建议,放弃了对治疗的理论思考和催眠。这样便诞生了让病人的话语自由流动的“谈话治疗”。
当主体康复,并自认话语真实且含义丰富时,弗洛伊德便在无意识形成(梦、口误、过失行为、症状等)中确立了无意识存在的科学证据。无意识的形成利用了主体对话语掌控的缺位:主体所说的远远多于他所认为的。弗洛伊德在三本经典作品(《释梦》、《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学》)中陈述道,借助于压抑及被压抑物的返回,无意识的形成遵循着精密的语言装置。
在拉康那个时代的语言学的帮助下,他在这个装置中辨别出了隐喻和换喻的形态,它们是能指、文字游戏和诗意回响组合之起源。一旦被辨认出来,它们便可使主体减轻能指对其命运的掌控,这就如同在中国,取名的影响就是在主体身上印下了其父母期望的标记。

然而,在多年来巴黎八大的课程中,雅克-阿兰·米勒指出了拉康“无意识像实在一样”这个教学上的发展,而不再纯粹是“无意识像符号一样”。无意识不只被缩减为“无意识像语言那样构成”。实在的无意识是“言说的身体”的,它本质上是在寻求享乐的满足。这享乐对主体并非必然有利:在弗洛伊德所说的死冲动的协助下,那些在话语、症状、强制力、不快中反复出现的东西,都可以证明这一满足功能。分析的关键就在身体和话语之间的节点上运作(无意识像言在一样),并且找到其它不那么无用的解决办法。
精神分析从根本上延续了这个话语的经验,后者从一开始就彰显了精神分析的特点。此次大会将允许我们去见证二十一世纪以来,精神分析在中国或在法国所带来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强调话语逻辑上的两个极端,:一端是孤独症,主体拒绝进入语言的必要性;另一端是拉康发现的“说好话的伦理”,这关乎每一分析、尤其是分析的结束和实在。弗洛伊德曾经碰上的那个问题,使得拉康在其学校发明“通过”的程序,这程序向分析者提供了一个可能,去见证对他而言,是什么使得分析结束。
围绕“话语与精神分析”这一主题,由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法国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系联合主办,四川省哲学学会成都精神分析中心、四川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16第十二届中法精神分析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中国拉康派精神分析大会将于2016年7月29-31日在中国四川成都召开。大会的语言为中文和法文。

征稿信息

征稿范围

话语与精神分析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29日

    2016

    07月31日

    2016

  • 07月31日 2016

    注册截止日期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