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当前,我国内陆水体(湖泊、水库、河流、沼泽等)和海洋(近岸带、河口、海湾)等水域湿地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性因素。沉积物(或底泥)是水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固相介质和水底生物赖以生存的场所,同时是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蓄积库,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华、赤潮、黑臭等极端污染现象的主要污染源。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沉积物(内源)污染的治理,尤其是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的出台,沉积物污染治理将面临新难点、新课题。为加快推进我国对沉积物与环境的基础理论研究,促进沉积物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会(筹)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讨会”,将于2016年11月23-2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会议拟邀请本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就湖泊、水库、河流、河口、海洋、湿地等各类水体的沉积物(包括底泥、底质等)监测与分析、沉积物界面过程与效应、底泥污染控制与底质修复、污泥处置与资源化等重大环境问题,做主旨学术报告。

征稿信息

征稿范围

1、沉积物监测与分析的新方法和新装备

主要包括沉积物、底质、沉降物调查方法;沉积物、底泥和泥沙理化性质分析与表征;沉积物及其间隙水采集与前处理技术;沉积物微生物分析技术;沉积物-水界面原位及受控模拟装备等。

2、沉积物生源要素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

主要包括沉积物中主要生源要素(碳、氮、磷、硅等)在沉积物中的时空分布和赋存特征;营养物等在沉积物及间隙水中的形态、价态、同位素和结合态,以及在沉积物环境中的天然和人为转化。

3、沉积物有毒有害污染物行为与生态毒性

主要包括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沉积物中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沉积物中有毒有害物对生命有机体危害的程度、范围等生物效应。

4、沉积物—水(生)界面过程与环境效应

主要包括沉积物-水(生)界面物质迁移转化过程;沉积物-水界面水动力及生物扰动影响等微环境变化下的物质行为与效应;底泥内源发生过程与机制等。

5、沉积物质量基准与环境风险评价

主要包括沉积物环境基准污染生态效应;我国沉积物环境标准的制定;沉积物常见污染物环境暴露与风险评估;沉积物污染识别方法与技术;沉积物环境安全策略与风险管理等。 

6、底泥污染原位控制理论与方法和技术

主要包括污染底泥物理覆盖、化学钝化、注射氧化和水下曝气等原位控制原理和方法;污染底泥原位控制技术与装备;污染底泥原位控制工程与效果评估等。

7、底泥环保疏浚决策研究及方法与技术

主要包括环保与生态疏浚国内外进展;底泥疏浚的必要性和决策方案;疏浚深度和面积的确定方法和技术;污泥疏浚防扩散、防泄露及精确疏浚技术与装备;底泥疏浚工程环境与生态效果评估等。

8、黑臭水体底泥的污染及其治理

主要包括城市河湖水体黑臭整治方法与技术;污染底泥在水体黑臭(或湖泛)灾害发生中的作用;底泥及底层水体关键参数与黑臭(或湖泛)监控预警;黑臭水体的预控与应急控制技术。 

9、污染底泥与退化基底的生态修复

主要包括水底根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生境退化和硬质化机制;污染底泥的水生植物治理方法与技术;物理退化和受损基底的生物生态修复;滨岸带与河堤等水域底部生境与功能性修复等。

10、污染底泥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主要包括水体底泥淤泥脱水与干化技术;污染淤泥无害化处理方法;黑臭污泥处理技术;污染底泥异地无害化处置技术与装备;污染底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利用成效与风险评估等。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23日

    2016

    11月25日

    2016

  • 11月25日 2016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会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