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北大人类学论坛2016”开始征召参会论文了,欢迎各位老朋友、新朋友撰文与会,再聚燕园,以“文化遗产与文化政治”为题交流学术。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曾经举办“中国人类学的田野作业与学科规范:我们如何参与形塑世界人类学大局”研讨会(2010 年6 月20-21 日,会议论文结集为《中国人类学的定位与规范》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在2015 年出版),后续又举办“北大人类学论坛2014:学术传承与时代担当”(2014 年7 月19-20 日)、“北大人类学论坛2015:世界社会与文明展望”(2015 年6 月29-30 日)的国际研讨会。这三次论坛都是以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基本问题为主,而新一届论坛主题开始转向人类学的具体领域。


文化遗产从自在状态到被发现、被规划、被命名而进入保护名录,是一种专项的社会工程,构成了一个多学科的专业领域。这是一种发生在具体社区的事件,有明确的对象、明确的主体、清楚的过程,这本身作为文化故事就是值得关注、值得书写的。而且,在地的事物能够进入文化遗产的命名流程,恰恰是因为它们不只是它们本身,而是对大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关联着原本在物权上并不相干的各种人,关联着民族、国家、历史、人类、未来等等重量级的范畴。中国自卷入世界近代洪流以来不断在意识中寻找新的自我,在尝试通过技术、制度、意识形态确认自我的各种运动之后,旧的文化重新成为认同的选项。其中有中国自身历史的因果,也有人类后现代进程的影响。“文化遗产”当然首先是遗产项目的确立问题,这是一个多学科的专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实践问题。其实,文化遗产是一个社会的总体性问题,它关涉着这个社会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位,关涉着这个社会的物品定价、政治确权,因此是一个社会全员卷入的争议领域。大家在其中各有所争,或为实利,或为虚名;或为眼前物权,或为身后荣誉。文化遗产之争恰恰不止于一般的物品之争,因为文化遗产是承认政治的一个主要领域,涉及不可交易的集体尊严。

 

中国的自我定位,中国各个地方、各种人群的自我定位,都在通过经营自己的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农业遗产)名录而进行。中国社会在总体上以及在各个方面都在通过文化重新寻找自己、呈现自己,纠结着各种力量的复杂互动,这是文化遗产保护,也是文化政治实践。沿着这个见微见著的路径,人类学可以描画一个时代的丰富画卷,感触一个文明体的内在心律。因此,我们欢迎各种案例研究,也欢迎历史省思和哲学论辩。
研讨会将于2016 年5 月21-22 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敬请同仁在4 月4 日前发来论文题目和提要,在5 月4 日前发来会议交流材料(论文或发言PPT)。会议组织者将分两次(4 月8 日和5 月8 日)通过电子邮件发出正式与会邀请。感谢各位同仁的理解与配合。 

征稿信息

重要日期

2016-04-04
摘要截稿日期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21日

    2016

    05月22日

    2016

  • 04月04日 2016

    摘要截稿日期

  • 05月22日 2016

    注册截止日期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