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当前在科学、哲学和艺术中,“自然主义”的概念有很多涵义。因此,当代学者很容易感到困惑——即他(她)应该从何种意义上理解“自然主义”。的确,一个学者可能从很多个方面来思考:如从唯物主义、物理主义、经验主义方面,从社会的或宗教的自然主义方面,从自然的泛神论或超自然主义方面,从印度教的知识体系方面,从怀特海哲学方面,或者从文学、视觉艺术,戏剧的自然风格方面等。 在这众多涵义中,我们的有机宇宙论(自然主义)路径基本诉诸于自然主义的原始(根本,真实)意义。现代科学始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关于自然的研究,希腊语为– φύσις phúsis)– 自然的有机物理学(Naturalist Organicist phusislogy)。基本上,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涉及到所有现代学术知识的类别:自然的、人与社会的,伦理和哲学的,形式的和应用的)有着共同的(自然主义的)原则和组织法则,最终被还原为同样基本的物理学(自然知识)原则。同时,本质上看,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说和机体原因学与亚洲自然主义是同类的,即把一切现象(自然、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看作这个真实的有机世界整体的组成部分。 著名的英国汉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认为,中国的世界观具有“有机自然主义”的特征,因为万物的和谐运作并非来自一个外在权威的命令,而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即它们作为一个有层级的宇宙样态整体的构成部分,所遵守的是其自身的内在指令(Needham, 1991)。与李约瑟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知名的美国汉学家弗雷德里克·莫特(Frederick Mote),他强调“这个局外人很难察觉的基本点是,中国人,无论是古代人还是近代人、原始的人还是当代的人,在都没有创世纪神话这一点上显然是独特的,即,他们认为世界和人不是被创造的,而是构造了一个自发的自我生成的没有任何创造主、上帝、终极原因或外在意志的宇宙(Mote, 1971)”[Mote,1971]。 一般来说,亚洲自然主义具有“泛自然主义”的特征 (Kwang Myung Kim, 2015)。另外一位韩国学者,Hee-Sung Keel 支持这个论点并补充说:“自然主义是一种‘泛亚洲’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 (2012),这种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包含了现实世界(自然、社会、、文化、宗教、科学、生活方式等)的所有组成部分。Keel教授认为亚洲自然主义“超越了传统西方的自然主义和超自然主义的对立”,且亚洲自然主义(一种古老的视域)必须为了新世界而复兴,因为如果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没有根本改变的话,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态环境危机就无法克服。类似地,日本杰出的生命伦理学家Hyakudai Sakamoto教授于2004年提出要探索“亚洲人文主义和(一般意义上的)亚洲自然主义”的本质的问题,因为“亚洲的自然观自古便与欧洲的自然观不同”,且本质上也不同于欧美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根据Sakamoto教授的说法,“几乎所有的亚洲思想中都渗透着基本的自然主义……亚洲民族精神的本质在于……‘一种整体的和谐’,这与当代欧洲二元论的个体主义倾向形成了对照。” (1999) 有机宇宙论完全支持上述提到的观点,此外还致力于在学术活动领域把亚洲自然主义的潜能实现出来。要证实和发展当代(新)亚里士多德科学的有机论(基于形式质料说和四因说的宇宙论原理,支持固有目的动力因的主导作用),有机宇宙论提出了一个清晰的视角,从学术上推动亚洲自然主义的全球化和当代更新。实质上,有机宇宙论学会 (BCA)将亚里士多德(科学之父)的哲学(超级)体系联系成一个自然主义(科学)的有机论学术知识的统一整体,它是自主的,作为认知活动的类型(有机论的合理类型)服务于所有时代。因此,它实质上是活跃的和有效的,不仅在学术探究的所有时代而且在哲学与科学的全部领域(包括其所有分支),成为原因论、认知论、方法论、人类学以及社会文化学原理、全球与进化学研究的相同基础。 一个关键点在于有机宇宙论(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路径认识到自然世界本质上是有机的(有机宇宙论的):是多样态的、分层次的和内在变化的——是动态的、循环的、两极和三极的(自然的变化由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循环所支配)。同样地,有机宇宙论的自然主义是目的论的,而现代西方‘自然主义’(与唯物主义同义)原则上拒斥‘目的’和意向的实在。 因此,运用三元式的进路(首先,参照Pitirim Sorokin的动态循环理论),激发亚洲自然主义(主要根植于极具思想性的东方哲学,如道家、儒家、印度教、佛教)的现实潜能。我们旨在用真实有效的方法论获得积极的成果,在这个基础上,转向现代大量(客观的科学的)知识的适当应用。基石在于,与上述教授们(Needham, Mote, Keel, Sakamoto)的观点完全一致,把亚洲自然主义看作是自主的、整体的、认知的潜能。我们(有机宇宙论的路径)致力于实证,并提出亚洲自然主义的主要形式作为整体知识的范式(整体的T-SCSS,社会文化的超级系统类型,就P.Sorokin的理论而言),而它(整体的T-SCSS)在另外两个自主的T-SCSS之间,即两个学术知识极之间也起到了中间媒介作用:一极是现代占据主导地位的实证主义(拥有数理本质),另一极是依旧没有得到应有关注和使用的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有机论。后者在有机宇宙论的路径中基本被采纳并被看作是可理解的、从上至下的超级体系和知识类型,即它被还原为自己自主的自然主义的、有机宇宙的根本原则:四因说(与内在的目的-动力因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整体认知论(与学术直觉具有同等的价值)、功能主义有目的的方法论;有机-社会-宇宙的人类学和社会文化学,以及普遍化的有机-形而上学和有机-物理学(有机-科学——涉及所有分类——自然的、人类的、社会的、学术的、应用的),它们都遵循或承认自然主义(有机论)的关于现实世界-宇宙(拥有动态性、两极性、三重性和循环性的基本原理)的多样态的、多层次性秩序和动态变化的原理。 总之,第十届国际有机宇宙论坛主要关注亚洲自然主义潜能实现的问题,致力于引入和确立一种新的全球(自然主义、有机宇宙论的)的文化(首要在学术上)研究的视域,旨在解决(地方和全球的)安全与繁荣发展进程中所论及的社会文化问题。

征稿信息

重要日期

2015-09-15
摘要截稿日期
2015-10-15
初稿截稿日期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30日

    2015

    11月03日

    2015

  • 09月15日 2015

    摘要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5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03日 201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国际有机宇宙论学会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