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现将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2008年10月17日—21日,10月16 日报到。 二.会议地点 北京市 三.年会学术活动 1.大会报告(另行通知) 2.专题报告(另行通知) 3.学术论文报告讨论会(暂定如下题目及主要内容,具体安排根据投稿情况将相同课题合并为八个专题组进行讨论)。 (1) 新世纪国际地球物理研究信息化与平台建设 召集人:彭丰林 郭 建 张 健 黄清华 peng@geophys.cn 主要内容: 地球物理信息学的建立与发展,地球物理研究的信息化,学科信息向社会的传播及需求分析;GIS、网络、网格、网群的应用,信息中心、库群及基于此上的VO、VL等研究平台建设,相关的中间件与互操作技术;地球物理的数据挖掘、融合、同化、可视化、标准化;多维可视化亟待解决的大规模数据准备及处理方法;地球物理学中的模型、数值模拟与正、反演技术;相关的谱分析、数据压缩、数据处理等新方法及技术;相关预测报理论与方法。 (2) 地球物理的进展及前沿 召集人:魏奉思 于 晟 臧绍先 fswei@spaceweather.ac.cn 主要内容: 本专题为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一个平台,就以下两方面提出分析和建议:①对国际国内地球物理的发展现状、前沿课题进行综述分析和评议,内容不限。②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进展进行介绍,总结并提出建议(如地球空间双星计划,“夸父”计划,太阳爆发小卫星计划,“子午工程”,新的国家级项目建议,地震-电磁卫星),以期通过本专题达到交流看法,集思广益,利用地球物理学会这一科研群体把地球物理科学水平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3) 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召集人:牛毓荃 牛滨华 刘 洋 wliuyang@vip.sina.com 主 题:高分辨率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复杂地区地球物理应用技术 主要内容: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三维地震成像及四维地震方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复杂地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油气田与煤田地层参数反演及解释;高精度重磁电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及与油气田、煤田勘探开发有关的地球物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 (4) 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 召集人:陈小宏 肖立志 李景叶 chenxh@cup.edu.cn 主要内容:地震波在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中的传播理论;油气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方法;油气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确定方法;油气储层地球物理描述方法;油气储层地球物理监测方法;与油气储层有关的其它地球物理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地球物理资料处理、解释方法和技术。 (5) 基础地质与固体勘查地球物理 召集人:王 平 熊盛青 吕庆田 lqt@cags.net.cn 主要内容:物探技术以及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方法,在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勘查应用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与软件、新进展、新发展、新应用和新成果,成功的找矿实例,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国内外物探科技发展态势等。 (6) 水资源、环境、工程地质与质量检测地球物理 召集人:程业勋 钟世航 钱玉好 zhongshh@vip.sina.com 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的工程勘查及施工监测的地球物理技术,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环境 地球物理,水资源的勘察、管理和合理利用,隧道地质预报及其它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中的地球物理技术及应用,以及工程质量和工程现状检测等方面。包括理论、应用实例、应用前景、新技术方法等方面。内容集中者将安排专题讨论。 (7) 城市地球物理与工程地球物理 召集人:赵永贵 常 旭 王绪本 郭秀军 zhaoyonggui@263.net 主要内容:城市化发展及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包括工程勘查和检测中的新方法、新仪器、新软件、新成果等。重点交流地球物理勘查、数据处理与成像理论方面的方法和技术。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城市近地表精细结构调查、隧道质量检测与地质超前预报、桥梁与桩基检测、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场地勘查、工程与地质病害诊断、工程物探技术质量管理与研究、城市地下管网设施的探测与识别、城市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对策、文物古迹的探测与保护等方面。 (8) 岩石物理学 召集人:葛洪魁 马胜利 伍向阳 gehongkui@163.com 主要内容:岩石的声学、电学、力学、热学、磁学、光学、放射性等物理特性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 ①岩石物理学研究进展。国内外岩石物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发展趋势的分析与建议。 ②岩石物理理论与模型研究。岩石物理特性的影响因素、变化规律及分析模型。 ③岩石物理特性实验。测试仪器、方法、变化规律,高温高压岩石物理特性测试。 ④岩石物理学的应用。在天然地震、石油、煤炭、矿山、水文等方面的应用。 (9)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 召集人:赵文津 李惠民 lin_don@sina.com 主要内容:①地球深部状态与大陆构造格局;②岩石圈的物理-化学组成、属性和变异特征及其在深部研究中的应用;③岩石圈的深层与浅层结构和构造;④地球深部的圈层耦合;⑤岩石圈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⑥岩石圈的深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深层过程;⑦地幔对流和大陆动力学模型及相关内容。 (10)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召集人:蔡永恩 石耀霖 yongen@pku.edu.cn 主要内容:地球内部结构、地核动力学、地幔动力学、板块动力学、动力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动力学、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验以及与解决上述问题有关的数值模拟和解析计算新方法、新技术。 (11) 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 召集人:黄 珹 李延兴 傅容珊 liyx9777@vip.sina.com hc@shao.ac.cn 主要内容: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进展,测地数据处理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空间技术对地球整体及各圈层物质运动的高精度监测;地球重力场及其时变性的测定与研究;地球自转变化及其与地球各圈层物质运动的关系与机理的探讨;以空间大地测量为基础的中国大陆及边缘海现今地壳运动模型及动力学研究;空间大地测量与天文地球动力学预测重大自然灾害的方法和能力的研究。 (12) 重力与地球动力学 召集人:王 勇 吴小平 王谦身 ywang@asch.whigg.ac.cn 主要内容:本专题主要讨论和交流地面、航空、卫星重力测量新技术和观测结果,重力仪器研制与改进,重力固体潮汐的观测,处理与分析。地球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利用地球重力场时空变化研究岩石圈结构、地幔动力学及地球内部各圈层相互作用等问题。 (13) 中国大陆块体结构及运动变形 召集人:刘启元 张先康 王椿镛 陈九辉 chnjh@vip.sina.com 主要内容:中国大陆具有明显的块体结构特征,在周边板块的作用下,块体间不断有相对运动,而且产生了内部变形。研究探讨中国大陆块体的内部结构、块体边界及块体间相互作用、运动变形以及与强地震的关系是大陆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前沿课题。近年来,在上述领域已开展了大量的探测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专题的目的主要是讨论交流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块体内部的结构特征、块体边界及其相互作用、运动特点和变形的动力学过程与地震形成的机理等问题。 (14) 地球介质各向异性 召集人:郑需要 张忠杰 刘 斌 xuyaozheng@yahoo.com.cn 主要内容:地震各向异性成因,地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三分量记录观测资料处理和解释,介质裂隙探测,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地震各向异性理论在石油地震勘探、煤田地震勘探、海底地震、地震预报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15) 计算地球物理 召集人:赵志新 陈晓非 王彦宾 zhaozhixin@ccsd.org.cn 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物理学及其应用中有关模式建立的数值模拟、计算等相关课题,各种地球物理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成果。①声波、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模拟,理论地震图计算及反演研究;②地震波反射、深反射和折射成像及其应用;③重力、电磁波及地震波反演与成像;④地球动力学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16) 地震预测和地震学研究 召集人:陈棋福 王培德 陈 颙 wangpd999@sohu.com chenqf@seis.ac.cn 主要内容:地震学基础研究、地震预测、预报的理论与实践。地震震源机制和强烈地震的复杂震源过程;地震发生发展过程和地壳、上地幔结构的关系。区域应力场研究。数字地震学的发展,数字地震记录的处理与在地震震源过程和地球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上地幔介质各向异性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地震破裂过程的实验室研究。活动断裂特别是城市活动断层的探测和研究。 (17) 地球物理观测与实验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 召集人:陆其鹄 孙进忠 林 君 郭永刚 sjz@vip.sina.com 主要内容:①磁法、电法、重力、放射性、测震等地球物理仪器的新进展;②地球物理实验与现场观测的新经验;③地球物理仪器在国防与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实例与成果;④我国某种地球物理仪器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⑤我国地球物理仪器发展的新思路、设想与建议;⑥其他有益与促进我国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交流内容。 (18) 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 召集人:陈会忠 胡天跃 沈 萍 pingshen279@163.com 主要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球物理应用中的新成果。①地球物理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研究;②信息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及其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③计算机网络与地球物理应用技术的结合;④互联网技术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⑤数据库、GIS、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开发及应用;⑥地球物理数据网络资源共享及其应用;⑦地球物理计算和数据网格;⑧地球物理模拟方法和技术。 (19) 海洋地球物理 召集人:王光宇 王家林 郝天珧 宋海斌 gashydrate@163.com 主要内容: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新资料、新方法、新技术及新应用;边缘海地质构造及其形成演化;海相残留盆地;海洋油气及其它矿产资源;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近海工程调查及海洋环境;其它有关海洋地球物理科学内容也欢迎交流。 (20) 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 召集人:梁汉东 王广才 HDL6688@sina.com 主要内容:宇宙中弥漫或聚集着流体和固体。地球是流体与固体复合系统。固体或是流体的载体或为流体赋形;流体则是更具有生命特质的元素。宇宙和地球演化源自流体驱动;石油形成源自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和转化;煤矿瓦斯灾害源自流体瓦斯突破固体煤岩赋形边界等。诚邀触及天体和地球流体的不同学科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学者和相关产业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撰稿和参会,共同促进流体地球科学发展。 (21) 中国巨灾综合预测和环境变异 召集人:耿庆国 张启文 马利华 qwzhang@nmefc.gov.cn 抄送: mlh@bao.ac.cn 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中国巨灾综合预测方法、理论和成果,研讨环境变异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及其对策,并以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巨灾与大环境变异问题作为交流重点,对中国巨灾预测及改善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防治灾害问题予以高度关注。本专题将给从事天地生综合学科交叉研究、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预测研究和环境变异等有关研究的学者提供学术争鸣和交流的舞台。 (22) 地球电磁法研究与应用 召集人:赵国泽 王家映 孔祥儒 汤 吉 zhaogz@ies.ac.cn 主要内容:地球电磁法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岩石电性和水含量等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和反演方法及软件研究;地壳、地幔电性结构探测和地震、火山预测研究;油气、地热和地下水、金属矿、环境和工程等电磁勘查研究;地球圈层结构及相互间电磁耦合关系的研究等,欢迎其它领域和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报告。 (23) 古地磁学、磁性地层学与环境磁学 召集人:杨振宇 黄宝春 刘 健 bchuang@mail.iggcas.ac.cn 主要内容:①磁性地层学、岩石磁组构在不同时间尺度古气候变化、古构造运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进展;②环境磁学和岩石磁学在短尺度古环境、城市地球物理研究(如现代污染等)中的应用;③古地磁学与板内变形与陆内旋转、欧亚大陆东部及周边构造演化;④地球磁场古强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进展。 (24) 地磁与高空物理 召集人:史建魁 濮祖荫 徐文耀 jkshi@cssar.ac.cn 主要内容:①地磁扰动的观测现象和物理机制研究;②中高层大气 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研究;③电离层/热层中的扰动现象和物理模型研究;④磁层空间暴过程中场和粒子时空变化的观测特性和理论模型研究;⑤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研究等。 (25) 太阳风暴的太阳-行星际过程及其空间等离子体基本问题 召集人:万卫星 王劲松 刘连光 wanw@mail.iggcas.ac.cn wangjs@nsmc.cma.gov.cn 主要内容:太阳风起源;日冕物质抛射;行星际扰动传播;行星际间断结构;磁重联;粒子的加热与加速;波-粒相互作用;太阳风暴与磁层相互作用;基本单元模式;各层间耦合模式;区域模式与全球模式间的关系;子午链模式;空间天气对航天、通信、导航等活动的影响;对国民经济领域(电力、汽油、输运、资源考察和航空等)的影响;邻近空间的探测、研究与应用;空间天气预报方法和模式。 (26)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 召集人:刘代志 龙 凡 daizhiliu@163.com 主 题:国家安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与应用 主要内容:地球物理环境探测技术;国防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遥感探测与目标识别技术;其它国家安全领域中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与应用。 四.论文征集有关规定: 为增加论文的信息量,本届年会提交论文分两种: 1.论文长度为一页,字数限制在1500-1700字以内(公式按占两行文字计算); 2.论文长度为两页,字数限制在3500-3800字以内(公式按占两行文字计算)。 作者可以自行选择,请认真阅读后面附件中的稿件要求,并写明所投专题号和详细的联系方式。征稿截止日期6月20日。 五.提案小组 组 长: 陈 颙 请就国家科技政策、学科发展、学会活动以及年会组织等各类问题提出提案,于8月30日前递(或寄)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处苏枫。 六.年会组织委员会 主 任:朱日祥 委 员:(按拼音排序) 郭 建 姜 朴 曲克信 孙建国 王 琪 王伟元 吴海成 七.学术委员会 主 任:臧绍先 委 员:(按拼音排序) 常 旭 陈会忠 陈晓非 陈 颙 陈永顺 程业勋 黄 珹 黄清华 刘启元 刘振兴 陆其鹄 吕庆田 牟永光 牛毓荃 钱玉好 石耀霖 王椿镛 王家林 王家映 王 勇 魏奉思 熊盛青 杨振宇 于 晟 张先康 赵文津 八.《年刊》编委会 主 任:臧绍先 副 主 任:王广福 委 员:(按拼音排序) 蔡永恩 陈九辉 陈小宏 葛洪魁 胡天跃 黄宝春 李惠民 李延兴 梁汉东 刘 洋 刘代志 牛滨华 彭丰林 濮祖荫 沈 萍 史建魁 宋海斌 孙进忠 万卫星 王培德 王谦身 张启文 赵国泽 赵永贵 赵志新 郑需要 钟世航
征稿信息

重要日期

2008-06-20
初稿截稿日期

征稿范围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每年召开一届学术年会。对投给年会的学术论文,将根据择优录取的原则,经评审后汇集在《年刊》中,正式出版,公开发行,每年一卷。《年刊》2002年签约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社(电子版)数据库的检索系统。 一. 原 则 1.提交的论文应符合本届年会所设专题的内容,且必须是尚未公开发表的新成果,重点阐述自己的主要成果。 2.论文规格一律要求短文。正文(不包括题目和作者及其单位)分两种规格: (1)论文长度为一页,字数限制在1500-1700字以内(公式按占两行文字计算); (2)论文长度为两页,字数限制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7日

    2008

    10月21日

    2008

  • 06月20日 2008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21日 2008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