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灾难人类学在中国的提倡, 源于近10多年来,尤其是“2008·汶川大地震”以后学者们对诸种灾害事件的发生及其影响日益增强的人文关怀。在政府、民间和学界的合力倡导下,灾难的研究近年来在中国人类学界方兴未艾,其研究方法越来越呈现出跨学科、跨民族、跨灾难类型的多点民族志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灾难的产生、特点和发展的认知与理解;研究范式也从自然灾害扩展到技术和社会灾难方面研究,注重从整体论、过程论和多元文化观的视角将灾难置于地方的历史与文化场景,既强调灾难人类学的应用性,也关注灾难与社会资源、政治-经济和权力格局的纠葛,同时作为文化的实践,灾难人类学的研究也进一步向象征、历史记忆和地方性知识的深度拓展。 灾难的研究既是对“地方”的观察, 也是对“进程”的探索。诸种灾难(地震、洪水、火灾、毒品泄漏、SARS等)的发生呈现出突发性或局域性,在时空感上易使决策者或研究者们忽略灾难的长时段效应,尤其是在文化与精神层面的持久影响。不过,近一年来,雾霾笼罩中国大地,让我们逐步意识到灾难已从突发性的“地方事件”转向全局性、日常性的事件,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出行、穿着、居住)、身体政治、公共实践、甚至也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海外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评估。 面对灾难的长期性和日常性问题,中国的灾难人类学应该如何阐释与应对?是借助中国历史经验阐释当前的环境政策、灾难记忆、环境的脆弱性、灾难的公共性话语实践?还是吸纳国外环境治理方略?对这些问题的研讨,不仅有利于中国人类学的学术创新,而且对国人更新“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次重庆灾难人类学工作坊将以“环境意识与历史记忆”为主题进行探讨。素仰您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声望,诚邀您在百忙之中拨冗与会,分享您新近的研究心得。以下议题,仅供参考。
征稿信息

重要日期

2014-07-01
摘要截稿日期
2014-10-01
初稿截稿日期

征稿范围

工作坊议题 1.灾难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与民族志书写和批评 2.灾难概念的知识考古学、灾难史、历史记忆与仪式和艺术治疗研究 3.作为自然、气候、医学、政治的“灾难”与灾难的文化阐释 4.灾后重建、地方能动性与公益慈善援助 5.环境脆弱性、公共健康、环境移民与边疆安全 6.不同生态环境、生计类型下对灾难的认知、叙事及应对机制 7.灾难专题研究(地震、泥石流、雾霾、火灾)、环境意识与公共话语实践 8.跨文化、跨区域灾难比较研究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7日

    2014

    10月19日

    2014

  • 07月01日 2014

    摘要截稿日期

  • 10月01日 2014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9日 201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联系方式
  • 代启福 (18302387466)、张楠 (15923016084)、梁文静 (15320473379)
  • pu******@163.com
  • +86*********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