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科学会议是由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于1992年倡导发起,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领导和支持下于1993年4月正式创办,相继得到科技部、中科院和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院、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的联合支持。香山科学会议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会议以评述报告、专题报告和深入讨论为基本方式,探讨科学前沿与未来。 了解生命起源及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历史,尤其是主要生物类群的发生发展和形态差异性的产生过程和机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是重大的科学问题。过去二十年来,包括遗传学、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在内的多个学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极大推动了我们对于生物演化及其和环境背景关系的理解,尤其是以化石为研究对象的古生物学,在生物多样性产生历史的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化石也成为研究生命演化历史最重要的材料。加强分子遗传和化石等古生物信息的整合研究对于我国基础科学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古生物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前寒武纪的翁安生物群和寒武纪的澄江生物群,到三叠纪的海生爬行动物群、侏罗纪的燕辽生物群和早白垩世的热河生物群,到中新世的和政动物群和山旺生物群等,一直到大量与人类起源相关的化石地点的发现,这些化石资源对于研究主要生物类群的起源和演化、地史时期生态系统的演化,乃至现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形成都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一批重要的相关科学成果的发表,我国已成为当今国际古生物学研究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为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式,尤其是结合微观生物学的方法,更加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珍贵资源及相关的技术人才优势,探讨生物演化在各个层次上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背景的关系,包括分类学上的多样性和形态和生态差异性的形成,全面准确地了解生物多样性历史及其环境背景,了解不同生物类群多样性变化及其环境因素,香山科学会议定于2014年5月22 ~ 23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以“古今对话——分子遗传和古生物信息的整合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会议将邀请多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围绕1)基因组学与古DNA研究;2)基因型和表型演化的整合研究;3)重建生命之树等中心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会议执行主席: 杨焕明 研究员 华大基因 周忠和 研究员 中科院古脊椎所 康 乐 研究员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主题评述报告: 1. 从基因组解读动物的进化,张亚平 2. 昆虫与人类,康 乐 3. 动物树的重建,舒德干 中心议题评述报告: 1. 基因组学与古DNA研究,杨焕明 2. 脊椎动物演化整合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徐 星 3. 写在基因中的历史,金 力
05月22日
2014
05月23日
2014
注册截止日期
2022年08月18日 中国 北京
香山科学会议“中国居民营养素摄入量和慢性病防控”学术讨论会2017年12月19日 中国
"优化人居环境,发展人居科学"学术讨论会2017年12月19日 中国
第617次香山科学会议“优化人居环境,发展人居科学”学术讨论会2017年12月14日 中国 东城区
“中国精准医学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2017年12月06日 中国 东城区
快Z箍缩科学前沿问题及关键技术学术讨论会2017年12月06日 中国 东城区
第S38次香山科学会议“快Z箍缩科学前沿问题及关键技术”学术讨论会2017年11月28日 中国 东城区
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学术讨论会2017年11月28日 中国 东城区
第S37次香山科学会议“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学术讨论会2017年11月14日 中国 东城区
第612次香山科学会议“科学技术与现代法治建设”学术讨论会2017年10月30日 中国 东城区
第601次香山科学会议“临近空间重大科学问题”学术讨论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