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是国际科学界广泛关心的前沿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和全球环境变化国际人文因素计划(IHDP)、全球碳计划(GCP)等重大科学计划的主题。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盟等国家近年来都启动了巨大规模的国家碳循环研究计划,我国自2000年以来,也相应启动了一系列研究项目,如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国家科技部973重大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及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等,取得了一些列重要进展。据预测,在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全球变化将首先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其中土地利用变化(如放牧和开垦等)对草地碳循环的影响将会比气候和CO2浓度变化的影响更大。然而,以往碳循环的研究多集中在森林生态系统,对于面积巨大的草地生态系统特别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关注不够。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40%以上,由于气温低、植被层植物根/茎比高,凋落物和地下死根由于温度低而不易分解,生态系统同化的有机碳可以较长时间的储存于地下根系和土壤中。因此,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碳汇,并对我国和全球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由于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特别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由于过牧导致的退化有可能导致高寒草甸由原来的碳汇而转变为碳源,如何遏制这些不利的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维持高寒草甸较强的碳汇功能,将是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和实际问题。作为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先兆区和放大器的青藏高原,为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做出领先世界的贡献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和地域优势。 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关键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评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减排和增汇潜力,科学认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我国在青藏高原宏观生物学和地学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影响力,带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等研究领域的平台建设,为国家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京都协议》的实际行动以及“后京都时代”的温室气体减排及相关谈判的国家立场提供决策支撑。
征稿信息

重要日期

2008-05-30
摘要截稿日期

征稿范围

论文摘要:参会人员请于5月30日前提供论文摘要。 未尽相关事宜:将在第二轮通知中说明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07月01日

    2008

    会议日期

  • 05月30日 2008

    摘要截稿日期

  • 07月01日 2008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