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第七届“SUMO、泛素和类泛素蛋白:对人类疾病的影响” 国际会议将于2014年5月10-1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举行。该会议是由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举办,众多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将共聚一堂,探讨这一新兴领域在临床应用上的重大影响。
泛素和类泛素蛋白(例如SUMO)在蛋白修饰途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对细胞调控、细胞分化、细胞信号通路、细胞死亡和肿瘤发生发展至关重要。比如奥多生物技术公司(Ortho Biotech Products, L.P)一直重点关注的贫血症,泛素和类泛素蛋白修饰就参与了该病的发病过程。2007年我们在CELL(131:584-595)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该文章以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P1)敲除的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发现SENP1-/-胚胎因为红细胞生成素(Epo)合成缺陷造成严重的贫血,从而导致胚胎死于妊娠中期。研究进一步发现,低氧刺激能使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发生SUMO化修饰,促使HIF1α通过不依赖于果仁糖羟基化的机制与泛素连接酶Hippel-Lindau蛋白结合,进而发生泛素化降解,SENP1通过去SUMO化调控HIF1α的稳定性从而控制Epo的表达。因此,红细胞的生成同时受到泛素化和SUMO化的调控,进一步了解这些调控作用将为今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直到2003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才批准了作用于泛素和类泛素蛋白的第一个药物,由此可见,针对泛素和类泛素蛋白的靶向治疗药物还是比较新颖的。泛素化和SUMO化修饰的连接酶以及去泛素化酶(DUB’s)、去SUMO化酶(SENPs)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关键作用,对癌症、炎症、代谢性疾病等疾病治疗提供了众多的潜在干预靶点。因此,为了使更多的泛素和类泛素蛋白靶向药物推向市场,我们将在本次会议重点探讨这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基于研究者在分子生物学,肿瘤和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上不断取得的重大成果,第七届泛素、类泛素蛋白和疾病国际大会将云集世界顶级科学家来共同探讨这一领域在转化医学上取得的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潜在治疗靶点被鉴定出来,使得临床前期和临床研究中出现了大量的靶向药物。本次会议将全面合理地评估最有效的靶标以及正在研究中的靶向分子新药物。与会者将深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这些进展紧密地联系了最前沿的肿瘤治疗方法与最新疗法的发展,在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医疗实践中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