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2009年,是冯景兰(1928)把“丹霞”二字引入地球科学,命名粤北红层为“丹霞层”81年;也是陈国达(1939)正式使用“丹霞地形”术语70年。是年5月,在丹霞层和丹霞地形的命名地广东丹霞山召开了“第一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同年7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地貌学大会”上,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orphologists, IAG)批准设立了“IAG丹霞地貌工作组(IAG Danxia Geomorphology Working Group)”,标志着丹霞地貌研究真正走上国际学术舞台。随后,2010年8月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6个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构成的“中国丹霞”系列自然遗产项目以一种地貌类型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引起世人的瞩目。2011年10月,在丹霞山召开了“IAG丹霞地貌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暨第二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2012年4月,“第三届欧洲砂岩景观学术讨论会”在波兰召开,特邀了中国丹霞地貌学者并安排红层与丹霞地貌专题报告,开展了丹霞与砂岩地貌对比讨论。因此,在国内研究了八十年的丹霞地貌,今年来轰轰烈烈地走上了世界,开辟了丹霞地貌研究的一个新时代。2011年,中国地理学会第十届四次常务理事会批准设立了“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也标志着国内丹霞地貌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009年在第七届国际地貌学大会上,明确提出了丹霞地貌工作组的工作目标:给予适用于全球的丹霞地貌科学定义;研究其发育条件和形成过程;建立科学的分类系统;弄清丹霞地貌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开展国际对比研究。2011年IAG丹霞地貌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IAG丹霞地貌工作组工作计划,发表了《IAG丹霞地貌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宣言》和《丹霞地貌全球研究倡议书》,提出“以中国的研究为基础,启动全球丹霞地貌研究,并逐步完善丹霞地貌的理论体系”作为工作组近期工作重点。客观上也对中国丹霞地貌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鉴于红层作为丹霞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是丹霞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近年来丹霞地貌的研究有向着红层及红层地貌拓展的趋势。随着国内外地学界对红层和丹霞研究日益重视,有必要对中国八十年的研究和国际上相关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面临的问题,建立适用于全球的丹霞地貌研究体系,是目前国内同行面临的主要课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内红层与丹霞地貌科学研究的发展,推动丹霞地貌研究的国际化,探讨丹霞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在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的支持下,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IAG丹霞地貌工作组、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学会地质(矿山)公园与地质遗迹工作委员会、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协商决定,将于2013年8月中旬(15~20日之间)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联合召开“第十三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暨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
征稿信息

征稿范围

会议主要议题 (1)红层及丹霞地貌基本理论、方法及研究动态 l 红层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分布规律; l 红层地貌分类体系及特征; l 红层地貌发育的动力机制及发育过程; l 红层与丹霞地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 l 区域红层与丹霞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 l 国际红层与丹霞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动态。 (2) 红层与丹霞地貌区的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l 红层与丹霞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 l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08月15日

    2013

    会议日期

  • 08月15日 201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IAG丹霞地貌工作组
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学会地质(矿山)公园与地质遗迹工作委员会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