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原有农耕文明架构下的一切文化都在迅速地瓦解、消失、涣散、泯灭。与西方现代化国家线性转化不同,我们的转型是由“文革”突入“改革”的,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对自己的民间文化做出盘查与应对之际,它已经在工业文明的浪潮席卷下经历着“非正常死亡”。同时,势不可挡的全球化,借助媒体的造势与炒作,裹挟着强劲的商业性流行文化,正猛烈地冲击着世界各民族——也包括我们民族的文化。在这种全球化的飓风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处于消解过程的民间文化与传统文化,他们临着传承线索中断、遗存失散的局面因此,有必要从时代语境及文化视角出发,对传统生活进行重新认识与定位,将其放到不同的文化坐标中予以比照,还其应有的地位与价值,使其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生活中继续传承与发扬。   妈祖原名林默娘,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妈祖信俗是基于对妈祖的崇拜,以妈祖宫庙为物质载体,以庙会为活态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妈祖信仰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有妈祖宫庙5000多座,信众2亿多人。妈祖有广泛的文化认同,其社会文化功能也在不断丰富。自福建湄州妈祖祭典和天津妈祖祭典(天津皇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后,2009年妈祖信俗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皇会仍然在现代都市中活态传承,在当代人的生活中稳态存在。在现代社会转型期中,妈祖也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传承与嬗变,保护极具地域性特征的妈祖文化与信俗,就是在传承历史文化记忆,保护传统生活在当代的传承和延续。   为此,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欢迎学界朋友共襄盛举。
征稿信息

征稿范围

会议论题   (一)传统生活在现代社会转型期的传承与嬗变   1.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生活   2.田野经验与传统生活   3.传统生活在当代的传承与嬗变   4.民间祭祀与艺能组织   5.传统生活的活态性、稳定性与原真性   6.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的关系   7.当代生活中的传统因素   8.自觉的传统和不自觉的传统   (二)妈祖信仰与信俗   1.神圣与社会建构   2.妈祖信仰在地化研究   3.历史记忆与妈祖意象   4.当代妈祖的仪式展演   5.天津皇会专题研究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3日

    2013

    10月14日

    2013

  • 10月14日 201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