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科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新质动力。为了推动我国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立足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统筹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助力发展储能技术学科专业,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青年人才,破解共性技术难题和瓶颈,第十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The 10th National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NESSTC10)将于2025年3月20-24日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召开。
本届大会以“聚焦储能前沿,打造新质生产力引擎”为主题,采用大会特邀报告、分会主题报告、分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等形式展开交流,面向从事储能及其上下游相关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及学生征集科技论文。大会还将选编学术报告及墙报集锦,同时推荐2025《储能科学与技术》高被引论文及优秀审稿人,欢迎投稿参会。
本届大会设置专题分会场、储能青年科学家论坛、讲习班、研究生论坛和产学研交流闭门会等,欢迎各相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参加。议题包括但不限于:先进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电池体系、化学品储能、人工智能(AI)与储能、计算、建模、仿真与先进表征技术在储能中的应用、物理储能(如压缩空气储能、抽水储能、热储存和冷储能、超导储能、飞轮储能等)、燃料电池与氢能、储能技术应用前沿、第五届储能青年科学家论坛等。
本届大会还将举办仪器、设备、产品、技术及其应用和成果展,《储能科学与技术》优秀编委及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优秀委员事迹介绍展,诚挚邀请相关单位与个人踊跃参与,共同见证此次盛会。
一、指导单位
中国化工学会
中国颗粒学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二、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专业委员会
三、承办单位
《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泰安市新能源产业链
肥城市新能源产业链
四、组织机构
学术委员会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名誉主席:
成会明 陈立泉 程时杰 陈 军
丁玉龙 吴 锋 宣益民 徐春明
赵中伟
主 席:
朱庆山 黄学杰 魏 飞 陈海生
张 强(清华大学)
副主席:
艾新平 车海英 蒋 凯 李 泓 李 峰
来小康 梁振兴 马紫峰 彭 峰 邱介山
吴玉庭 许金梅 杨晓伟 周学志 夏永姚
尹小强 张华民 张子峰
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人杰 陈成猛 陈晓东 陈卫华 程晓敏
邓永红 杜 菲 范壮军 高发明 官亦标
胡勇胜 黄云辉 黄佳琦 金 翼 江 浩
李建强 李建荣 李美成 李庆余 李先锋
李永峰 连 芳 凌 祥 陆盈盈 骆文彬
马衍伟 马建民 施思齐 唐永炳 田新龙
王保国 王 芳 王红涛 王家钧 王洁欣
王 亮 王青松 温兆银 谢 佳 徐 泉
许晓雄 杨乃涛 杨全红 杨 勇 姚霞银
余 彦 余 皓 袁 涛 张 浩 张会刚
张正国 张炳森 赵长颖 智林杰 周恒辉
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任:
张 强(肥城市) 李希刚 李 冰 周学志
王体壮 郗向丽 张会刚 程新兵
副主任:
荆文忠 时向东 于 辉 刘 岑 罗 珉
刘 轩 董 超 陈 翔 黄 云 李林森
刘成杨 张灿灿
委员:
王 晓 李 波 肖 勇 张 军 李 利
黄 巧 任小平 李京红 魏杞娜 张 迪
韩秀芝 杨 柳
03月20日
2025
03月24日
2025
2022年11月04日 中国 长春
第八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2017年10月14日 中国 昌平县
2017年第四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2016年10月21日 中国 深圳市
第三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2015年10月16日 中国 北京市
第二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2015年10月16日 中国 北京市
2015中国化工学会年会储能工程分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