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37.1%,年流失土壤50亿t。水力、风力、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形式多样,分布类型复杂,治理难度大。全球性重大研究计划如“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GCTE),“地中海土地利用和荒漠化研究”(Mediterranean Desertification and Land Use,MEDALUS)等,和有关国际组织如“国际土壤信息中心”(International Soil Reference and Information Centre,ISRIC)等,都将区域和全球尺度的土壤侵蚀列为重要研究内容。 由于土壤侵蚀,全国年均损失耕地7万hm2以上,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占全国草地面积50%;发生频繁的大范围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已经威胁到首都环境安全。另一方面,江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极大地改变了区域水文再分布,使得河道泥沙淤积,干旱和洪涝灾害加剧,极大地制约着区域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全国农田受旱面积不断增加,已经从50年代年均1330万hm2,扩大到90年代2670万hm2,年均减产粮食250亿kg。更深刻的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人地矛盾突出,“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还未改变,目前全国90%以上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水土流失地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江河治理的根本,是我国生态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解决的头号环境问题。 三江源区地处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和东南亚最重要河流上游关键生态源区。同时,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三江源区独特的生物区系,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青藏铁路、214国道扩建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扰动,导致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严峻。怎样解决这一矛盾以及如何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中进行生态治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同时,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地区在自然保护管理方法、水土保持措施方面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研讨会旨在推动海峡两岸科技工作者在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相互交流,为探寻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治理的科学方式和途径,提高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群众的环境意识,引导两岸科技工作者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开展相关研究搭建平台,共同促进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征稿信息

重要日期

2007-06-30
摘要截稿日期

征稿范围

主要内容: 1、源区土地利用对水资源影响 2、开发建设项目对源区水土保持的影响 3、全球变化与源区生态系统演变 4、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 5、源区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 6、其他相关重大问题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30日

    2007

    07月31日

    2007

  • 06月30日 2007

    摘要截稿日期

  • 07月31日 2007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台湾中州技术学院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等
协办单位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台湾中州技术学院,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等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