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为加快推进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相关领域的科技、管理、产业的创新性研究与实践,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深入交流和研讨土壤与地下水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推进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相关领域的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正在编制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已经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等国家顶层设计更好的落地实施,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定于 2017 年 8 月 26-28 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2017 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相关管理部门代表以及相关企业的高层代表,围绕环境与地下水保护与修复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技术方法、金融手段、典型案例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现将本次会议的征文与参会报名的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研讨的主要议题
1. 土壤及地下水相关立法、相关标准及检测技术包括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政策、制度及法律法规;土壤与地下水地质调查;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治理监测;地下水迁移转化规律;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及应用及其他。
2. 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管理包括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固定化、生物修复、水泥窑协同等相关技术方法;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评价与应用;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方法;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技术与装备;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无害化处理技术;地下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他。
3.  土壤与地下水有机化合物( VOCs,POPs )修复与治理包括有机物污染土壤工程修复技术;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调查与风险管理的技术;相关检测仪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治理的上的应用案例;异位修复污染土壤工程案例分析;国内外有机污染物土壤净化新技术。
4.  农村土壤修复与防治技术包括农药、化肥、杀虫剂、石油矿山、尾矿库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新技术与新方法;农田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新模式、新方法;沙化退化农业用地修复新技术新方法等。
5.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与治理产业包括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与治理科技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需求分析;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与治理产业发展相关商业模式;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与治理产业新增长点分析;国际上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产业新技术新装备介绍;我国土壤与地下水重污染地区(京津冀、珠三角、长株潭等地区)修复与治理技术案例分析等。
二、会议交流形式
会议在土壤与地下水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热点、产业发展方向以及相关利益方合作模式等问题,应对正在编制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等的国家需求,拟议大会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分会场报告、论文展板为主要交流模式,同时设置了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
(一)大会特邀报告
会议将特别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法》、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设置大会主会场特邀报告。
(二)分会场报告
本次会议拟设置专题分会场、青年学者专场等,并设置会议论文展板(Poster)区。欢迎参会者积极投稿(摘要),申请分会场、青年学者专场的口头报告和会议展板板位。
(三)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培训
为促进我国污染场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本次研讨会前设置了技术培训专场,围绕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管理和投融资模式、农田土壤修复、矿山重金属生态恢复等技术内容进行讲解。
(四)青年学者专场
为给予与会的博士生、硕士生有更多实质性交流机会,本次会议将根据研究生的注册情况,开辟不少于一场专题报告会。欢迎研究生同学踊跃报名,每个会场由国内外著名专家评选出一、二等奖,以证书形式给予鼓励。
三 、会议交流方法
会议交流主要有口头报告和论文展板两种形式,请在会议注册申请时选择。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老师和学生均可自由投稿,字数不超过4000字,请于2017年6月12日前发送邮件本次会议的会务组csesam@126.com,并注明是否提交口头或海报演示,论文将印成论文集在会议上发放,会议论文模板参见附件2。论文由本次会议学术委员会审核,优秀论文将在《中国环境科学》杂志上正式公开发表,被接收的论文将在2017年11月1日前提供《中国环境科学》杂志的接收函。
四、会议注册和报到
1.培训费:1000元。
2. 会议费。相关科研人员2300元,学生1200元(出示证件),企业代表3000元。会议费包含会务、餐饮、会议资料等费用。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会议费提前汇款可在会场报到处领取会议发票,现场注册支付(支持现金、公务卡和银联卡),发票会后邮寄。汇款信息如下(备:需标注“姓名—SG17”):
户 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账 号:7501 0188 0003 3125 0
开户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组委会

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
侯立安
副主任委员:
柴立元、党 志、高吉喜、胡 清、黄沈发、姜 林、李发生、陆 军、罗 明、许振成、朱利中
委员(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蔡五田、曹心德、曾庆轩、曾 英、陈 刚、陈梦舫、陈能场、陈 扬、陈一清、程和发、仇荣亮、邓 皓、冯新斌、高志明、龚宇阳、谷庆宝、胡 清、黄益宗、李彩亭、李春萍、李书鹏、李挚萍、廖晓勇、林匡飞、林卫青、林玉锁、刘兴宇、罗 丽、马 俊、聂永丰、潘响亮、邵春岩、孙 宁、孙阳昭、王夏晖、魏树和、魏文侠、吴丰昌、吴根义、吴启堂、吴振斌、仵彦卿、席北斗、肖荣波、谢 辉、徐应明、姚 俊、张永祥、周连碧、周启星、朱 青

征稿信息

重要日期

2017-08-01
初稿截稿日期

作者指南

中文论文摘要题目
(题目居中,小二黑体不加粗,上、下各空一行)
第一作者
1,2 , 第二作者 3
1.单位名称,省市 邮编;2.单位名称,省市 邮编;3.单位名称,省市 邮编
(作者姓名用五号宋体,单位用小五号宋体,下空一行)
*联系人:姓名,电话,Email
(居中,小五号宋体)
摘要:(“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用六号黑体不加粗,数字及英文用新罗马体 Times New Roman,文字用六号宋体,下空一行)
正文:(用 WORD 系统排版,全文数字及英文均用新罗马体,文中逗号、句号、分号、冒号均用半字的标点符号;正文部分分两栏排,栏空为 0.4cm,文字均用五号宋体,行距 15.5 磅)
(页面设置:第 1 项“字符数/行数”中,每行中的字符数 42,每页中行数 40,字符跨度 10.5磅,行跨度 15.5 磅,字体宋体,字号 5 号,栏数 1;第 2 项:页边距上:2.3 厘米 下:0.8 厘米
左:1 厘米 右:1 厘米 装订线:0 厘米 页眉:1.45 厘米 页角:0.6 厘米;第 3 项:纸张大小选 B5(176*250mm);第 4 项:纸张来源选默认纸盒;第 5 项:版面节的起始位置选连续本页,页眉和页角选奇偶页不同、首页不同,垂直对齐选顶端)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用小五黑体不加粗,其余内容数字及英文用六号新罗马体,文字用六号宋体,行距 13 磅,上空一行)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8月26日

    2017

    08月28日

    2017

  • 08月01日 2017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28日 2017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方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
承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