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如何在“听不懂的学术报告”中最大程度获益?

2016-07-26

喜欢去一些学术报告凑凑热闹;不过很多时候是:听了5分钟就听不懂了,然后就无所事事,然后就一直捱到会议结束……

学术会议

相信很多人也有类似感觉吧。比较好的情况是:结论大致能听懂,证明过程听不懂,尤其是比较technical的部分更是不知所云;比较糟糕的情况是:speaker要证明的主定理中的基本概念都听不懂,整个报告完全不知道讲了些什么……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学术会议

——赵慧君 ,数学系PhD,方向几何表示论

仅谈个人经验,不一定适合大多数人。

我本科的时候听报告,开始也基本上是只能听懂前5分钟的水平,当时有个老师就跟我们说,这样也要去听:第一见识到自己不懂的东西还很多,别以为自己多了不起(好吧这个很雷);第二知道自己现在学的那些东西在真正的研究中有用;第三可能会多学到一两个定理什么的,这个就是听懂那几分钟的价值;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了解前沿的研究中常用的工具,比如去听过一个代数几何的会议,一直讲模空间,那时一直不知道模空间到底是什么,但是隐约感觉这个东西是将来一定要学会的,后来学了模空间,翻那时听报告的笔记,忽然好多东西都连起来了。

什么样的报告值得听:首先了解speaker,一般牛人的报告都是值得听的;其次问问懂行的人,这报告的标题是啥意思,有兴趣就去听;我本科的时候学校的报告会标出联系人,就是请speaker来的人,对自己学校的老师了解会多一些,也大致知道这个报告值不值得听;最后就是有时间就去听吧,听听不值得的报告也比宅着刷社交网络好。

 

——申力立 ,数学民工

除了面向本科生或低年级研究生的科普性质的讲座以外,面向同行的学术报告在圈外人听来往往都是对牛弹琴。题主问的应该是后一类。

 

同行或者相关领域的学术报告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有助于你了解同行的动态,也是发掘今后研究的新问题的重要途径。

 

而听圈外人的学术报告(还没有“进圈”的本科生听学术报告大都归于此类),主要有下面两个目的:

1、追星。对于众人景仰的大牛的报告,可以去看看大牛长什么样的,今后可以给别人吹“我见过XXX”显得很神气。

2、八卦。有人喜欢在报告中胡吹神侃,“XXX的六师叔的七师弟的八师爷的故事”乃茶余饭后必备佳品。

所以,要判断一个学术报告是否是值得听的,只要看报告人是否符合以上标准之一就好。

 

——吕雪光 ,白读了这么多年书

带上一本自己感觉有用的书,在报告会上不好意思玩手机,由于实在听不懂就会专心看书了。

 

——匿名用户

可以听不懂细节,但是要知道大概在讲什么,在整个领域内属于什么位置,和自己做的方向的关联,有什么启发。总之多多益善。

 

——Arthur Wang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不必勉强自己听懂,听一些技术上的关键词,然后通过网络搜搜这些关键词的通俗解释和新发展,总体来说,报告会就当作为茶余饭后谈资吧。

 

(本文回答来源于知乎)

找会议,上艾会网(www.aconf.cn)!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艾会网微信公众号:aconf_org,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艾会网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