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天然黄铁矿修复材料的强碱高铬污染场地深度解毒
编号:43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1-09-29 23:52:21 浏览:50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10月25日 20: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003] 分会场报告-722室 [3-8] 研究生论坛-2

暂无文件

摘要
铬(Cr)是冶炼过程产生的典型有毒重金属污染物,具有价态多、形态杂等特征,尤其高毒价态的Cr(VI)捕集难、定向转化难。铬矿的大量开采和冶炼使得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三价铬(Cr(III))转变为毒性大100倍以上且具有高迁移性的六价铬(Cr(VI))从而进入土壤等环境,Cr(VI)被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确定为三大致癌重金属之一。利用化学还原法将高毒性高迁移性的Cr(VI)还原成低毒性低迁移性的Cr(III)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修复技术,因此低成本高性能还原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成为迫切需求。此外,针对强碱高铬污染场地铬结合紧密或包裹转化浸出难的特点,开发新型外场协同修复材料强化铬污染土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设计基于天然友好型矿物黄铁矿,一步制备了低成本高还原活性的活化黄铁矿负载零价铁(ZVI/FeS2),提出了自调减还原-微波强化稳定的新思路,实现了难处理强碱高铬污染土壤的快速解毒和长效稳定。
关键词
强碱高铬污染场地;ZVI/FeS2;外场强化;长效稳定性
报告人
李琦
中南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5日

    2021

    10月27日

    2021

  • 10月1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0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10月23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工程专业委员会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