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 2022-01-23 17:30:43
风暴沉积与微生物丘分布模式——以中国塔里木盆地苏盖特布拉克地区和于提希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为例
风暴沉积;风暴岩;微生物丘;寒武纪;塔里木
摘要待审
白莹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寒武纪至早奥陶世亦被称作“贫乏骨骼的风暴海”。为了对该时期的风暴岩有一个明确而直观的认识,我们选择了露头保存完好,地层出露连续的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作为我们的研究区域。以露头观察和室内鉴定为基础,我们在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识别出4大类,8小类风暴岩。宏观来说,苏盖特布拉克地区的风暴岩与微生物丘呈共生关系,而于提希地区的风暴岩与微生物丘呈混生关系。微观上来说,在相应的沉积模式中,几乎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组成。 这些现象可能说明Aigner的经典风暴模式对于该地区不适用,因为该模式建立在无障壁斜坡背景下(障壁包括礁,丘等等)。但是在本研究区,微生物丘可引起风暴流回流,或者丘本身会被流体冲越。因此在经典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新的风暴沉积模式,认为在苏盖特布拉克地区和于提希地区,风暴沉积的发育位置和沉积特征主要受控于“三基准面”、“四期”、“五流态”。另外古风暴中心的发育位置也可影响风暴沉积特征。风暴沉积的位置和分布主要受控于“三种水体界面”,“四个风暴阶段”以及“五种流态”。另外风暴中心的位置也可影响风暴沉积特征。 最后,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探讨了“贫乏骨骼的风暴海”的形成条件:其一,晚元古代“雪球”冰川之后,全球变暖事件和大气中O2含量上升重新激活了CO2浓缩机制,并增加了海水中CaCO3的饱和度,导致蓝细菌钙化事件频繁发生,因此,钙化蓝细菌成为了微生物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早寒武世塔里木板块位于赤道附近,频发飓风和季风,可作为风暴流和风暴沉积的直接驱动力。另外,大生物的缺乏导致生物扰动罕见,而生物丘的存在削弱了流水的力量。以上两个条件有利于风暴岩的完整保存,且易于识别和区分。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4日

    2022

    05月15日

    2022

  • 05月17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国际古地理学会筹备委员会
《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辑委员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委员会
长江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承办单位
长江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