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 2022-02-26 16:36:02
东营凹陷史深100地区沙三中亚段湖底扇储层单砂体构型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湖底扇 定量规模 三维构型模式
摘要待审
高子杰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湖底扇沉积作为国内湖相深水重力流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形成的致密储层常存在平面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的特征。断陷湖盆湖底扇单砂体构型的相关研究较少,尚未建立统一、合理的构型模式。本文以东营凹陷史深100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浊积砂岩储层为例,综合岩心、地震、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进行了砂体构型解剖,明确了各小层内部单砂体的几何学特征及空间叠置样式。通过对研究区的沉积背景、沉积构造、沉积物流动机制以及砂体展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位于中央隆起带梁11正断层的下降盘,最大落差近150米,具备形成重力流沉积的地形条件;泥岩颜色主要呈灰黑色、黑色,发育泥岩撕裂屑、包卷层理、滑塌变形构造等典型重力流沉积构造;沉积物粒度概率曲线为以跳跃总体和悬浮总体为主的两段式以及悬浮主体为主的宽缓上拱式,C-M图平行于C=M基线,沉积物流动机制整体为重力流;在南东近物源位置发育“顶平底凸”的条带状砂体,沿顺物源方向由南东向北西砂体呈扇状、朵状展开,在远物源位置“底平顶凸”的砂体主要呈扇状,同时发育少量孤立分布的透镜状砂体。综合相关成果认识并结合东营三角洲向湖盆推进的沉积背景,推断研究区目的层段发育具有供给水道的湖底扇沉积,包括水道体系和朵叶体系两种类型。进一步综合岩心及测井资料,通过岩电标定,在研究区可识别出主水道、支水道、水道漫溢、朵叶主体、朵叶边缘、滑塌体和深湖-半深湖7种微相类型。本文是在井震结合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利用密井网区的优势条件,采用多剖面分析、平剖互动的方法,在生产动态资料的指导下,对砂体边界进行合理识别、刻画,继而对单砂体的构型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构型研究成果表明,单一水道砂体包括单一主水道和单一支水道,平均厚度8.3米,宽度215-1040米,宽厚比37-99;主水道砂体位于近物源处,呈宽条带状分布,沿顺物源方向不断分叉,规模减小,逐渐演变为支水道砂体和支水道-朵叶体复合体;支水道呈窄条带状,位于朵叶体上部,下切朵叶体;复合朵叶体由多个呈舌状的单一朵叶体组成,近端略窄,远端略宽,呈朵状或扇状,在垂直物源方向上主要呈侧向补偿叠置,在顺物源方向上主要呈进积式或退积式补偿叠置,并受控于超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变化;单一朵叶体在垂向上呈“底平顶凸”形态,最大宽度355-1260米,最大厚度3.3-10.2米,宽厚比84-152;研究区不同类型的小层复合砂体发育不同规模的朵叶体,以水道为主体的小层复合砂体发育朵叶体规模较小,多呈孤立状,平均最大宽度592米,平均宽厚比85;以朵叶为主体的小层复合砂体发育朵叶体规模较大,多呈连片状,平均最大宽度895米,宽厚比145;滑塌体呈孤立透镜状分布于朵叶体前方。基于单砂体构型解剖成果,建立了研究区湖底扇的三维构型模式,丰富了断陷湖盆湖底扇储层构型理论,为下一步井网部署及注采参数优化提供地质依据。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4日

    2022

    05月15日

    2022

  • 05月17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国际古地理学会筹备委员会
《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辑委员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委员会
长江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承办单位
长江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