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17ka以来的表层水温度、盐度变化重建
编号:107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7:07:55 浏览:572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1: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6]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石笋δ18O序列显示亚洲夏季风总体降水普遍滞后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Northern Hemisphere Summer Insolation, NHSI) ~2ka,而许多海洋沉积记录指出印度夏季风在岁差波段上晚于NHSI变化 ~8ka。亚洲季风区的古气候记录和古海洋记录在岁差波段上存在的显著相位差,吸引了诸多研究,尤其是对轨道尺度上古气候变化原始驱动的探讨。由于测年手段的限制,长尺度的海洋沉积记录需要通过深海氧同位素序列的天文调谐获得年代标尺。进而,通过间接方式确立年代框架的古海洋记录与有着精确定年的石笋δ18O序列相对比所得出的结论,也有着难以评估的不确定性。相比之下,末次冰盛期(MIS 2)以来的海洋沉积,可由测定的14C年龄获得更为准确的年代框架,用于与石笋δ18O序列对比以讨论海-陆气候变化差异时,可以最大程度地缩小由年代框架精确度的不对等而带来的不确定性。而在末次冰盛期结束后快速升温的节点,海、陆气候变化是否同步、孰先孰后,被许多研究看作是解决古气候变化原始驱动的关键,相应的陆地记录和邻近海洋记录的对比工作也在多个区域开展。
本研究对取自南海北部的钻孔ZSQD2开展了工作,对其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红拟抱球虫Globigerinoides ruber sensu stricto (s.s.)壳体进行了测试,获取了Mg/Ca值、δ18O和δ13C值,并据此重建了南海北部 ~17ka以来的表层水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记录。通过与东亚季风区的石笋δ18O序列、南海南部、南海北部的其他古海洋记录相对比,可以看出,在末次冰盛期结束后的快速变暖阶段(~16ka),南海北部表层水体的温度升高、盐度降低与东亚季风季风区降水的增强具有同时性。
 
关键词
海、陆气候变化,同步性,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海水镁钙温度
报告人
鉴殷
中山大学

稿件作者
鉴殷 中山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09日

    2021

    07月11日

    2021

  • 05月30日 2021

    摘要截稿日期

  • 05月3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30日 2021

    提前注册日期

  • 07月10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11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州大学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