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类型数字制图研究进展
编号: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9-10 13:30:11 浏览:5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列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同时提出科学认知国土空间本底、合理划定管控底线、有序推进空间格局优化、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需求。
土地类型是地理要素交互作用形成的地表类型综合体,是区域自然、生态、人文等过程耦合的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国土空间本底特征和土地资源禀赋。开展土地类型划分与数字制图,探索基于土地类型的国土空间智能优化方法,可提供二维用途和三维背景环境一体化的本底信息,从而为解决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国土空间认知与优化问题提供理论、技术和方法支撑。
然而,当前土地类型研究仍面临自然、生态、人文要素难以集成建模的瓶颈,导致我国仅形成综合自然地理要素主导的1:100万土地类型划分体系,且只有8幅地图正式出版,仅完成原定任务的1/8,以致于影响了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与人城产综合的国土空间系统认知。因此,如何构建适应于全域全要素空间治理的土地类型分类体系与可视化表达方法,科学表征人地交互作用机理,为国家推进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精准空间底图,成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几代地理人孜孜以求的科学研究目标。
项目团队在继承和发展1:100万土地类型图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多年来持续开展了土地类型制图研究。本研究拟进一步发展形成GIS、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集成的土地类型划分与制图方法,构建多尺度土地类型划分体系,研发AR土地类型可视化表达技术,探索基于土地类型的空间智能优化方法,开展理论探索、技术研发、特色应用于一体的集成创新研究,力图突破土地类型研究面临的多源地理信息融合、多维特征刻画等数字化集成表达技术瓶颈,为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学的国土空间本底信息。
关键词
土地类型;地理信息融合;土地类型数字制图;地理空间认知;空间优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