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及地球关键带框架的长三角土地类型划分与制图
编号:6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9-10 14:16:24 浏览: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土地类型是由地球表层系统某一地段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动植物、人类活动等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形成的地理综合体,反映了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复合属性特征,表征了土地类型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长三角地区人口急剧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加剧了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促使国土空间本底特征和开发保护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资源禀赋条件不明、自然资源本底认知不清、土地多维属性表达不足、国土空间开发失序、国土空间结构失衡、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生态环境急剧退化、人地矛盾日益凸出等问题愈发严重,极大地限制了自然资源精细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学实施,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为此,国家对自然资源分层分类体系构建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当前,已有土地类型划分研究主要围绕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展开,对人文和生态要素缺乏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多维属性难以集成表达、分类体系多样、模态陈旧、缺乏普适性和结果验证等难点与挑战,难以满足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治理的国家战略需求。针对上述问题与难点,参照当前地球关键带理论框架表征地球表层系统要素思想,运用气候类型、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土地覆盖、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等多源地理数据,构建自然、生态和人文要素综合的土地类型划分体系,自上而下将长三角地区化分为 2 种土地纲、6 种土地类、42 种土地亚类以及 204 种土地单元。尝试借助中国土系志实地调查结果,设计集土壤剖面实地调查与分层逐级验证相结合的技术方法体系,结果表明两者总体匹配度也高达 92.50%,实现了长三角地区土地类型科学精细划分。基于土地类型分类结果和继承发展1:100万中国土地类型制图理论,绘制了长三角地区 1:50 万土地类型综合专题地图,识别出土地类型阶梯式、镶嵌式、重复式、条带式和对称式 5 种空间组合结构。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本底评价、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以及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地球关键带;土地类型;土地类型划分;土地类型制图;长三角
稿件作者
张晗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
姜朋辉
南京农业大学
李满春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