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技术改善的区域土地类型智能识别与划分
编号:2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9-10 13:36:53 浏览:3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土地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产和生活承载功能,进而逐渐向满足人类社会、生态和文化等需求的多功能方向转变。在这种形势下,融合了地表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土地类型研究日益重要起来。研究以人类活动对土地的改造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及管理对地表景观格局塑造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收集并生成了能够全面感知土地多维属性特征的24个指标因子,着重强调土地在利用强度与效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文化景观价值等方面的信息。采用基于GIS平台的自组织映射网络模型,划分了中国特有的36个土地类型,该土地分类体系能够较全面的反映土地自然与人文属性特征。针对土地类型划分结果的合理性,研究基于统计年鉴和各行业调查数据,从数量和空间分布两个角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由土地类型描述的灌溉耕地、规模耕地、天然与人工林地等信息,与统计数据高度吻合,相关系数在0.9以上,表明研究划分的土地类型能显著区分中国土地利用强度和管理的空间分异。此外,通过与GLS、Anthromes map、GLOBCOVER等国际同类数据产品相比,研究提出的分类框架更侧重对人与环境耦合系统的集成体现,所形成的土地分类产品在表征地理要素的综合性方面更胜一筹。
关键词
土地类型、自组织映射、多维属性特征、类型划分
稿件作者
金晓龙
阜阳师范大学
姜朋辉
南京农业大学
李满春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