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真武断块低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双源供烃成藏机理
编号:23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11-12 21:41:38 浏览: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高邮凹陷位于苏北盆地东台坳陷南缘,其复杂断块油气藏具有规模小、数量多、油气藏分布层系多、成藏层系横向变化大、油水系统关系复杂、油气富集程度变化大、多层系叠合连片的特点[1]。地层从下到上依次发育上白垩统泰州组(K2t1-K2t2)、古近系阜宁组(E1f1-E1f4)、戴南组(E₂d₁–E₂d₂)、三垛组(E₂s1-E2s2)、新近系盐城组(N1y1)和第四系[2]。阜宁组上部的阜四段(E1f4)和下部的阜二段(E1f2)是主要的烃源岩,戴南组和三垛组是主要的富油层位。真武油田位于高邮凹陷中央深洼带,紧邻真2断裂下盘发育,其形成与展布显著受控于断裂活动及岩性变化,呈现典型的断块型油田特征。其南部断阶带蕴藏重要的低熟油资源,主要富集层系以戴南组(E₂d)及三垛组(E₂s)为主导。本研究以真武断块的低熟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包括甾烷、萜烷分布及碳同位素等),精细刻画了其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沉积构造演化历史,揭示了其独特的双源供烃特征与断控成藏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真武断块低熟原油的生物标志物呈现出显著的矛盾组合特征:咸化环境指标(高伽马蜡烷指数高于0.4,Pr/Ph比值低于0.8)与陆源有机质输入标志(C29甾烷相对含量超过40%,且C27:C28:C29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共存。尤为关键的是,三环萜烷(C19-C26)呈现异常的倒“V”型分布,其中C23 峰突出,此类分布特征在单一来源原油中罕见,暗示了多源混合的可能性。上述生物标志物组合的矛盾性无法由单一烃源岩合理解释,油源对比证实该区域原油为阜四段和阜二段两套主力烃源岩的混合贡献。成藏过程表现为时空匹配的双阶段模式:阜二段烃源岩于三垛组沉积末期主生烃期演化成熟,在真2断裂控制下近源充注,形成早期油藏主体;随盐城组沉积埋深增加,阜四段进入主生烃阶段,生成的低熟原油通过断裂垂向运移,与早期阜二段原油混合,最终在戴南组-三垛组储层富集成藏。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真武断块低熟油“断裂活动性-双源供烃时空匹配”的成藏机理,该认识为小型复杂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参考文献:

  1. 唐旭,余一欣,于雯泉,等.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断裂系统发育特征及其控藏作用[J].现代地质,2023,37(02):316-327.
  2. 刚文哲,王勇,高岗,等. 高邮凹陷真武油田成藏期与动态成藏过程分析[J]. 沉积学报,2011,29(3):580-586.
关键词
低熟油,苏北盆地,真武断块,原油地化特征,双源供烃
报告人
陈嘉佳
学生 长江大学

稿件作者
陈嘉佳 长江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14日

    2025

    11月17日

    2025

  • 09月28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17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长江大学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