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区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特性研究
编号:11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8-07 20:49:33
浏览:5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针对我国西部冻土区普遍存在的场地液化诱发桥梁桩基础破坏现象,本研究设计开展了考虑冻土-砂土复合地层特征的单桩振动台试验,系统揭示了地震作用下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了土体超静孔压比演化规律、桩身弯矩分布特征、土体加速度响应特性、土体位移响应模式及p-y曲线滞回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动强度一定时,超静孔压比随砂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位置处桩身弯矩峰值出现时刻随埋深增加呈现明显延迟响应。随着埋深的增加,土体加速度峰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同加载条件下,砂土层对输入地震波的放大能力比冻土层强8.97%。砂土层液化过程中抗剪强度丧失导致其侧向变形增加,使其水平位移峰值出现在冻土-砂土层交界面处。随地震动强度从0.5g增加至1.0g,桩侧土反力曲线峰谷差异扩大37.8%,曲率变化率提升53.2%。位于同一埋置深度时,随地震动强度增加,桩侧土反力与相对位移逐渐增大,且p-y曲线滞回环面积也逐渐增大,表明发生液化时,桩-土相互作用的耗能能力增强;同一地震动强度条件下,桩侧土反力与桩-土相对位移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但由于冻土层的约束作用,p-y曲线滞回环面积则随埋深的增大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
冻土区;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动力响应;动力p-y曲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