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沉积动力的湖泊水深定量重建方法
编号:475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5-13 17:37:14 浏览:113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9:3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暂无文件

摘要
湖泊作为重要的淡水资源,是区域气候环境因素和人类干扰的综合反映。其水位变化直接关系到区域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生态环境演变及区域人类生产生活。目前,对于湖泊水位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器测资料和现代卫星遥感技术,这些资料和手段,虽然精度高、实时性强,但仅能获取近几十年来的数据,对于历史时期的湖泊水位变化则无法获取。相对而言,湖泊沉积物是流域沉积动力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忠实的记录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完整图景。本研究对泸沽湖(平均水深40.3 m,海拔2690 m a.s.l.)、程海(平均水深25.7 m,海拔1503 m a.s.l.)、星云湖(平均水深7 m,海拔1722 m a.s.l.)三个不同类型湖泊开展高密度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水深和离岸距离的增加,沉积物平均粒度逐渐变细,至湖心带沉积物以平均粒径 < 10 μm的悬浮组分为主。这是由于湖泊在浅水区域(湖滨带)受碎浪作用影响,湖流表现出向岸的急流和向湖的回流,将粗粒物质冲向湖岸方向,而将细粒的粉砂、粘土组分运向湖心,随着水深的增加,碎浪作用减弱,湖水运动以水面波浪的上下椭圆振荡为主,沉积物颗粒转而以悬移组分为主,沉积物粒度的动力分异性为我们定量重建湖泊水深提供了契机。三个湖泊中,湖心带以上沉积物平均粒径和水深呈显著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 0.9),而湖心带内粒度变化与水深无关。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沉积动力,粒度,水深定量重建
报告人
张晓楠
助理研究员 云南大学

稿件作者
张晓楠 云南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