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2023-04-16 09:31:48
辽宁省雷电流幅值特征分析
闪电定位;雷电流幅值;概率密度;最小二乘拟合;IEEE
摘要待审
程攀 /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为揭示辽宁省雷电活动规律,为雷电灾害防护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辽宁省2010-2018年闪电定位(ADTD)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辽宁省雷电流幅值时间变化特征;运用规程计算公式和IEEE推荐公式分别计算了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密度,并和实际地闪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密度曲线做了对比和误差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拟合法拟合了IEEE推荐公式。结果表明: 2010-2018年辽宁省共监测到地闪98万余次,负地闪占比89%;负地闪发生主要集中于-100-0kA,占负地闪次数的99%,其中雷电流幅值为-22kA时次数最多;正地闪主要集中于0-100kA,占正地闪次数的87%;辽宁总地闪和负地闪发生频次在2011-2013年期间逐年升高,而后逐年减少;正地闪出现雷电频次呈现准3a逐年递增的趋势。地闪主要发生在汛期的7-8月,占全年的89%,总地闪和负地闪发生最多的月份为8月,其次为6月;正地闪发生频次集中于4-10月,发生最多的月份为6月,其次为7月;总地闪和负地闪最高平均雷电流幅值均出现在1月份,正地闪最高平均雷电流幅值出现在2月份。在一天中雷电的发生有很强的日变化特征,总地闪和负地闪发生频次规律基本一致,呈现双峰双谷型;所有地闪发生趋势较为一致,早晨最低,午后最高,最高出现在16时;正地闪的平均雷电流幅值依然最高,一天之中总体波动不大,总地闪和负地闪的平均雷电流幅值大多低于40kA。根据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密度分布可知,总地闪和负地闪雷电流幅值在20-50kA之间下降最快,说明此区间总地闪和负地闪发生最多;正地闪自20kA左右开始下降,但下降速度比较慢;总地闪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密度分布陡度小于负地闪,但两条曲线非常接近。IEEE推荐公式计算结果和实际统计结果总体趋势一致,规程公式计算概率密度偏差较大。根据IEEE推荐公式,结合辽宁省总地闪、负地闪和正地闪发生情况,用于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得出了最优a、b值;通过分析发现,拟合后的曲线分布较拟合前更加接近实际发生情况,吻合程度更高。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1日

    2023

    10月22日

    2023

  • 09月0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雷电委员会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