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 2023-05-09 17:39:06
地闪密度归集优化方法
地闪密度;归集;优化方法
全文待审
丁旻 / 黔东南州气象局;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气象部门已开展经业务准入的闪电定位等雷电自动观测系统数据的应用,地闪密度观测数据逐步替代雷暴日资料。目前,我省积累了16年的雷电定位资料,气象台站积累了在1951年后建站以来的雷暴日数观测资料,因此如何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和人工观测资料共同确定地闪密度更准确地描述地闪密度这一参数。

本文基于GB/T 37047的雷电定位系统地闪密度归集方法,结合人工观测资料和三维雷电定位资料,提出地闪密度归集优化方法,步骤如下:

1、在归集之前,剔除雷电流绝对值小于2 kA和大于 200 kA 的雷电定位数据(以上是标准规定,根据闪电定位资料质量控制及评估分析(黔气科合QN[2016]01号)研究结果,贵州省的剔除雷电流绝对值-10 kA 至2 kA 和大于 300 kA 的雷电定位数据)。根据      GB/T 3704中4.3的要求,对地闪归集。为计算地闪密度,应将雷电定位系统探测到的回击归为地闪。一个后续回击与其首次回击划归为一次地闪应满足:a)后续回击与首次回击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1s,b)后续回击与首次回击的位置距离小于或等于10km,c)相邻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500ms。d)三维闪电资料中有一次回击高度为0。

2、首次回击的雷击点被认定为该次地闪的雷击点,三维闪电资料应为首次高度为0的回击为雷击点被认定为该次地闪的雷击点,如果没有高度为0的回击,那认为是云闪,删除该数据。

3、雷击点密度NSG为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平均雷击点个数[个/(km2﹒a)]。NSG=雷击点个数除以面积除以年限。

4、地闪密度NG为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平均地闪次数[次/(km2﹒a)]。NG等于地闪次数除以面积除以年限。

5、强雷电为雷电定位系统探测到的回击雷电流强度≥100kA(绝对值≥100kA)的闪电数据。强雷电密度等于强回击次数除以面积除以年限。

6、平均雷电流强度等于闪电强度(绝对值)除以次数。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1日

    2023

    10月22日

    2023

  • 09月0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雷电委员会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