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 2023-08-31 21:22:28
一次雷击伤人事件的启示
温升;冲击波;爆炸当量;直击雷
摘要待审
杨经科 / 广西桂林市气象局
0  引言

2017年8月9日18时12分,桂林信义桥上有一男子遭到雷击。国内外没有对直击雷伤人的物理量作具体计算分析的先例。本文结合雷电伤人的实例试对雷电伤人物理量温升、冲击波压力和闪电的TNT当量作出建模测算。以获得防雷启示。

1D雷击基本情况

1.1  雷电流路径

雷击电流从后颈入臀部出,见图1所示。



  1. 骑电单车被雷击中及闪电光




  1. 雷击致背部灼伤




  1. 雷击电流从臀部穿出




  1. 臀部被雷电烧伤处的车座也被雷击穿


图1  雷击电流从背部入臀部出

Fig.1  Lightning current flows from the back to the hip

1.2  雷电流强度

经闪电定位查询,见图2所示。在当日17:30至18:30期间以雷击发生点为圆心半径1.5kM范围内仅有两次云地闪,因医院18时12分接到急救电话,剔除18时27分那次,此次雷击准确时间为18时02分36秒,雷电流强度I为负闪击13.3kA。闪电定位与实际最强闪击点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一定误差,仅供参考[5]



图2  闪电定位和强度

Fig.2  Lightning location&Lightning current

2  物理量测算

2.1  雷电流通道电阻

根据刘德泉[6]等给出的人体模型(见图3)结合雷电流从背部入臀部出事实,雷电流通道电阻R约为300Ω。





图3  人体模型

Fig.3  Body model to deal with lightning

2.2  温升

根据焦耳定律,雷电流流过雷电流通道时产生热量为[7]

            W=                                                 (1)

式中:W为发热量,J;I为电流,A;R为雷电流通道的电阻,Ω;t为雷电流持续时间,s。因为雷电流作用的时间很短,散热影响忽略不计。

通常雷电流持续时间为t=0.0001s[1] ,

将R=300Ω,I=1.33×104A 代入(1)式得到W=5.306 700×106J。

在雷电流通路上由雷电流引起的温升(△T)为[8]

T=             (2)                                            式中:△T为温升,℃;m为通过雷电流的物体质量,kg; C为通过雷电流的物体的比热容J/(kg·℃).

    根据趋肤效应和现场只是很小的雷电击穿孔,结合人的身高和骑行状态,根据灼烧痕迹可假设雷电通过人体的通道截面为相当于φ12截面大小,长度1米;又假设人体的比热容值与水的比热容相当,取C=4.2×103J/(kg·℃),皮肤比重也取水的比重1000kg/m3近似代替,可得出△T约为11 172度,可见剧烈温升是雷击致人瞬间倒地灼伤的原因之一。

2.3  冲击波压力

根据冲击波压强公式[8]

PT=P0[1 +β(T1-T0)]                                             (3)

式中:PT为温度为t1时气压,PaP0为温度为t0时的气压,Paβ为容积不变时,温度压力系数,为1/273;T1T0为气体的温度,℃。

将2.2的温升结果代入,PT约为4.2个大气压。考虑平衡压力P0的存在,实际侧向压强P约为3.2个大气压,假设P0为标准大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是1.013×105Pa。它相当于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承受1.0336kg的大气压力,则被雷击者受力侧的面积S按1m来算的话,他所承受的冲击压力F

FPS                                            (4)

计算结果F为422 973kg,约为423吨,所以被雷击者瞬间被冲击倒地。

2.4  闪电的TNT当量

闪电的TNT当量QTNT[8]:

                                                   (5)

式中:QTNT为闪电的TNT当量,kg;WTNT为TNT爆炸热,一般取4.52 MJ/kg;W为雷电闪击产生的热量,MJ。

将热量W代入式(5),得到QTNT约为1.174 kg,只不过由于雷电爆炸的时间短,雷电爆炸发生在表面,所以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3 讨论与分析

3.1  自然界存在更强的雷电致灾更强

自然界最大雷电流可达500kA,按此计算温升△T能达到15 789 181℃,约1 579万度;冲击力F能达到597 791 111kg,约60万吨;爆炸当量TNT达到1 659kg,约相当于1.7吨TNT炸药。可见雷电的破坏力惊人。

3.2  防雷指导意义

3.2.1户外雷击无法躲避时应低头并脚抱膝下蹲 

    作用:

  1. 降低跨步电压;

  2. 降低接闪概率;

  3. 缩短雷击放电路径,降低雷击伤害体积;

  4. 降低雷击大脑和雷电流流过心脏的概率。


从而降低生命危险的概率。

3.2.2  中小微桥梁也应有防雷装置

本例中该桥无防直击雷装置是造成人车安全不安全的隐患。

 4  结论

户外雷击无法躲避时,应并拢双脚低头抱膝下蹲。以使降低跨步电压;降低接闪概率;缩短雷击放电路径,降低雷击伤害体积;降低雷击大脑概率和避免雷电流流过心脏;从而降低生命危险。微小中型桥梁也应有防雷装置保护人车安全。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1日

    2023

    10月22日

    2023

  • 09月0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雷电委员会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