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站
国际站
软件
办会软件
网络研讨会
视频会议
虚拟会议
机构版
下载与演示
会议
专业分类
国内活动
海外活动
报告频道
索引
服务
创建活动
讲座
研讨会/课程
会议
登录
注册
第十七届防雷减灾论坛
2023年10月21日~22日
中国 · 泉州市
会议
线下活动
线上直播
0
浏览
0
条评论
官网
收藏
分享
摘要详情
活动首页
摘要清单
摘要详情
ID / 提交时间
162
/ 2023-08-31 14:18:39
标题
一次雹暴过程的闪电和双偏振雷达观测分析
关键字
雹暴;闪电;双偏振雷达特征;观测分析
主题及专题
雷电预警预报技术及其应用
>
雷电预警预报技术
状态
摘要待审
作者
冯桂力 /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摘要
2020 年6月1日下午至夜间山东中西部地区出现降雹天气,此次冰雹过程受高空槽影响,于当日中午在河北东南部触发并自鲁西进入山东境内,导致5地市先后出现降雹,在济南、泰安、临沂部分地区造成严重的冰雹灾害。本文利用雷电、多普勒双偏振雷达、卫星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这次降雹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山东高CAPE、高850hPa与500hPa温差、强垂直风切变、较低的0℃层高度和较高的DCAPE,为雹暴的发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雹暴的云闪非常活跃,云闪和地闪比例约为5.4,在开始阶段云闪占总闪电的比例高于其他时段。在地面降雹开始之前总闪电频数出现跃增,其峰值提前降雹约6min,同时云闪表现更加活跃;地面出现降雹之后,云闪频数快速下降,地闪占总闪电比增加,甚至超过50%。雹暴的闪电活动均发生于低于-50℃,且密集出现在低于-60℃的云区内。本次冰雹具有明显的三体散射特征。闪电主要发生30dBZ以上的回波区域,密集的云闪对应强对流区,表明云内垂直运动剧烈。负地闪与差分相移率(K
DP
)>0.5°·km
-1
和差分反射率(Z
DR
)大于2.0dB区域对应关系非常一致,表明负地闪与强降水区密切相关。雹暴回波穹隆区的Z
DR
值较高、CC值较低,很好地指示了上升气流区。在较高的水平反射率因子(Z
H
)和较低的相关系数(CC)以及较低的Z
DR
(甚至为负值)区域对应冰雹粒子区域。闪电很好地对应于云内霰、湿雪、冰雹、干雪等大的冰相粒子区。0℃以上Z
DR
≥1.0dB的体积、0℃以上Z
H
≥30dBZ的体积、0℃以上Z
H
≥30dBZ的冰水含量与总闪电频数的时间演变趋势基本一致,他们与总闪电频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6、0.78和0.71,进一步证实大的冰相粒子在起电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活动首页
活动日程
时刻表
摘要清单
直播与回放
活动相册
我的审稿
管理活动
重要日期
会议日期
10月21日
2023
至
10月22日
2023
09月0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雷电委员会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
登录查看完整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2013年10月21日 中国 南京市
第十一届防雷减灾论坛
联系方式
×
提示
×
即将访问第三方域名
您即将访问第三方域名,请注意您的账号和财产安全。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
点此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