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 2023-03-30 18:52:17
东北区域传输型PM2.5污染过程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及外源传输贡献
气溶胶污染;大气边界层;污染物区域传输;东北地区
摘要录用
卢硕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利用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大气边界层垂直加强观测资料和模式模拟,研究东北地区2018年11月三次区域传输型PM2.5污染过程中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理,定量评估了不同污染阶段PM2.5区域传输的贡献。结果表明:受频繁发生的夜间西南低空急流的影响,气溶胶粒子容易从污染较重的华北平原输送至东北地区。这些污染物夜间滞留在残留层内,次日日出后在对流湍流的作用下垂直混合至地面,导致近地面空气质量恶化。FLEXPART-WRF模式的后向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山东等省份是沈阳和长春地区PM2.5区域传输的主要源区,并在西南风驱动下继续北传影响哈尔滨地区。外源PM2.5区域传输对沈阳、长春和哈尔滨的贡献率分别为71.3%、84.9%和82.8%。对东北地区平均而言,污染发生阶段PM2.5区域传输的贡献率为30.0~50.0%,在污染持续阶段区域传输贡献率超过60.0%。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5日

    2023

    05月17日

    2023

  • 05月10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31日 2023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联系方式
  • Mrs. 赖冰冰
  • 010*********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