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 2023-04-29 22:09:54
基于不同方法的人体皮肤表面空气颗粒物的定量表征及分布规律
环境空气颗粒物;皮肤暴露;定量表征;沉积通量
摘要待审
余浩 / 河南师范大学
李娜 / 河南师范大学
李阳 / 河南师范大学
曹治国 / 河南师范大学
环境空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的人体暴露和健康危害是深受关注的科学和社会问题。皮肤作为与PM直接接触的器官,不仅暴露于PM,而且可以间接吸收PM上的附着物 (如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重金属等),从而引起局部皮肤毒性和其他器官的全身毒性。然而,有关PM通过皮肤暴露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认知尚十分有限,其原因之一是缺乏准确可靠的定量表征PM在皮肤表面沉积的方法。因此,为了了解皮肤表面PM的沉积通量,阐明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明确不同皮肤部位及人群之间皮肤表面PM的分布特征。本研究通过同步采集三类人群(儿童、大学生和保安)额头和上臂的湿巾擦拭、皮脂和胶带贴片样品以及大气PM样品,通过使用不同定量表征方法,包括元素示踪法、重量法、化学组分法及理论计算等方法定量表征了皮肤表面PM的沉积通量,通过对比分析阐明了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明确了不同皮肤部位及人群之间皮肤表面PM沉积特征。结果表明:重量法(儿童:15.0 μg PM/cm2·h;大学生:14.6 μg PM/cm2·h;保安:20.97 μg PM/cm2·h)与理论计算法(12.3 μg PM/cm2·h)得到的PM的沉积通量的结果接近;化学组分法(儿童:87.5 μg PM/cm2·h;大学生:21.2 μg PM/cm2·h;保安:23.4 μg PM/cm2·h)得到的沉积通量的结果略高于重量法和理论计算法;元素示踪法(儿童:0.12–77.5 μg PM/cm2·h;大学生:0.15–18.1 μg PM/cm2·h;保安:0.12–9.50 μg PM/cm2·h)得到的PM在皮肤上的沉积通量因选用不同的元素标志物存在一些差异。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了不同方法定量表征皮肤表面PM沉积通量有显著的人群差异和皮肤部位间差异,但未有明显性别差异。本研究通过比较多种方法定量PM在皮肤上的沉积通量,为未来准确定量PM的皮肤沉积通量提供了方法选择思路。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6月16日

    2023

    06月18日

    2023

  • 03月01日 2023

    提前注册日期

  • 06月16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6月18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