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秦岭东段二郎坪单元古生代花岗质岩石的岩石成因:Sr-Nd-Hf-O同位素证据
编号:99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2 15:52:51 浏览:17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4:3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2B] 2B、地球化学 [2B-1] 2B-1 地球化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大陆地壳的生长与再造一直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 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克拉通内部及活动大陆边缘。 然而, 作为另一种重要的大陆地壳生长与再造模式, 即造山带内部的地壳生长与再造研究相对缺乏。北秦岭作为一个多阶段演化的复合造山带, 是探讨造山带内部地壳生长和再造的关键区域。北秦岭东段古生代花岗岩的全岩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和Sr-Nd-Hf-O同位素综合研究显示,它们可以分为三组。奥陶纪组样品包括太平(445 Ma)和火神庙花岗闪长岩(436 Ma)及蛮子营正长花岗岩(445 Ma),它们具高的SiO2含量(68.64–71.67%)含量和Na2O/K2O(1.15–4.19)比值以及低的Al2O3 (12.28–15.08%)含量, 具钠质弧岩浆属性, 结合亏损的Sr-Nd-Hf-O同位素特征, 表明它们是二郎坪岛弧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桐柏地区同时代辉长岩的发育,暗示地壳生长的存在。志留纪组样品包含五垛山二长花岗岩和四棵树花岗闪长岩, 它们具高的SiO2 (65.59–72.06%), K2O (3.26–4.79%)和Al2O3 (14.65–16.12%)含量, 以及Sr/Y (33–87)和(La/Yb)N (23–48)比值,结合五垛山岩体εHf(t) (+0.4~+3.1)和σ18O(6.38~8.07 ‰)值, 以及四棵树岩体相对分散的Hf-O同位素特征(εHf(t): -1.9~+5.0; σ18O: 6.37~10.60 ‰), 暗示它们可能源自早期变沉积岩的再造。泥盆纪组样品为夏馆二长花岗岩(380 Ma), 具低的CaO (0.56–0.86%), TiO2, FeOT和MgO含量, 结合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 0.7129, εNd(t): 0.7069), 暗示它们是花岗质岩浆演化到晚期的产物, 可能与研究区伟晶岩具有类似的成因。
 
关键词
北秦岭,花岗质岩石,Hf-O同位素
报告人
郝乐燃
吉林大学

稿件作者
郝乐燃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杨德彬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