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北部早白垩世钾质闪长岩的成因及构造环境
编号:98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4 17:56:36 浏览:22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4:4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2B] 2B、地球化学 [2B-1] 2B-1 地球化学

暂无文件

摘要
钾质岩(0.5 < K2O/Na2O < 2)通常形成于长期板块俯冲和碰撞后崩塌之间的造山晚期。钾质熔体类似于较老的弧型岩浆岩,但有来自大陆岩石圈的叠加成分。钾质岩在地壳中分布相对较少,其岩浆来源与深部地幔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这类岩石可提高对地幔过程的认识。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中生代幔源钾质岩浆岩是制约其构造演化的重要因素。然而,该造山带中的钾质中性岩很少被报道。本次报道了龙门钾质闪长岩的岩石学特征,并对该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Mg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龙门钾质闪长岩在早白垩世(约140Ma)侵位,具有钾玄岩特征,显示出亏损高场强元素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特点,并具有轻微的Eu负异常。结合其低的初始87Sr/86Sr 比值(0.70592 ~ 0.70667)、εNd (t)值(-15.86 ~ -13.26)和δ26Mg(-0.37 ~ -0.26‰)特征,龙门钾闪长岩的地幔源区可能由含角闪石的二辉橄榄岩组成,该二辉橄榄岩是由含尖晶石(次要)和石榴石(主要)的无斜长石、无挥发性的古老交代岩石圈地幔(EMI端元)低程度(<2%)部分熔融产生的。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含有少量的古元古代俯冲地壳物质(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之间的俯冲/碰撞)。据研究区和华北克拉通的空间关系以及熔流体交代的特征,我们认为伊佐奈琦板块(古太平洋板块)的板块下沉和后撤可能在东亚大陆之下形成了一个古老的富集地幔,在145-110 Ma期间通过热-机械侵蚀和岩石圈拆沉导致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岩石圈地幔的不均匀。
 
关键词
钾质岩,太行山,岩石成因,早白垩世
报告人
唐宗源
西北大学

稿件作者
唐宗源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地质大学)
赵国春 香港大学;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孙德有 吉林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