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厚度变化制约西昆仑原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
编号:98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17:51:06 浏览:19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5:0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2B] 2B、地球化学 [2B-1] 2B-1 地球化学

暂无文件

摘要
西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缘,记录了与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演化相关的地质过程。广泛发育在西昆仑地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带是与原特提斯构造演化相关的岩浆作用产物。前人研究认为,原特提斯洋的俯冲开始于530 Ma之前,而俯冲结束于440 Ma (Zhang et al., 2019)。原特提斯洋的闭合使西昆仑地区产生~440 Ma的角闪岩相变质,记录了塔里木地块与甜水海地体(东冈瓦纳北缘)之间的陆陆碰撞过程(Zhang et al., 2019)。然而,原特提斯在~440 Ma陆陆碰撞造山之前的俯冲造山过程仍不明确。地壳厚度可以有效追溯汇聚板块边缘的造山历史,是探讨西昆仑地区原特提斯造山过程的关键。
本文通过收集西昆仑地区已有的古生代花岗岩类年代学和全岩主微量数据,利用La/Yb指标(Profeta et al., 2015)来反演西昆仑地区原特提斯地壳厚度变化历史。结果显示,西昆仑地壳在原特提斯演化阶段经历了三次增厚-减薄事件,指示三个造山阶段: 520–480 Ma,480–450 Ma和450–400 Ma。其中,西昆仑地壳分别在510 Ma、470–450 Ma和430 Ma增厚至~70 km,与现代冈底斯地壳厚度相当。结合原特提斯洋最终闭合的时限(~440 Ma),本文提出西昆仑地区经历了两次俯冲增生造山作用(520–480 Ma和480–450 Ma)和一次碰撞造山作用(450–400 Ma)。
在早古生代,东冈瓦纳大陆北缘和东南缘分别发育有原特提斯洋和古太平洋的俯冲体系(Li et al., 2018)。发育在澳大利亚东部的早古生代Delamerian和Lachlan增生造山带是古太平洋俯冲增生的产物,被认识是洋底高原或洋中脊等特殊的地质单元进入俯冲带造成的(Collins et al., 2019)。冈瓦纳东南缘Delamerian增生造山和本文厘定的北缘(西昆仑)的520–480 Ma增生造山均与冈瓦纳大陆内部Kuunga等碰撞造山作用高度吻合,指示不同构造域内造山作用可能存在动力学成因联系。西昆仑地区~440 Ma的陆陆碰撞造山可能远程诱发了澳大利亚东部的Lachlan增生造山作用(440–400 Ma)。本文的研究表明,增生造山可由碰撞造山诱发,无需特殊地质单元(如洋底高原等)的俯冲(Wang et al., 2023)。
关键词
原特提斯;西昆仑;地壳厚度;造山作用
报告人
王艳军
东华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王艳军 东华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