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WL地区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差异成因
编号:97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16:21:17 浏览:121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08:0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6-1] 16、矿产与资源

暂无文件

摘要
为了明确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纵向上差异性的成因,以鄂尔多斯盆地WL地区为例,利用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分析资料,通过不同成岩相储层孔隙度演化路径的重建,对延长组不同层系储层孔隙结构的特征、差异性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延长组主力层系共发育5类孔隙结构,在同一层系内和不同层系之间孔隙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上组合长2和长3油层组主要发育Ⅲa、Ⅲb类孔隙结构;中组合长4+5和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Ⅳa、Ⅳb类孔隙结构;下组合长7、长8和长9油层组主要发育Ⅳb、Ⅴ类孔隙结构。随着埋深增加,储层孔隙结构及孔渗条件整体上逐渐变差。研究区延长组储层发育4种成岩相类型,孔隙结构的纵向差异主要受控于成岩相类型的差异分布:上组合大气水淋滤主导的溶蚀作用强,发育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和绿泥石胶结相为主的成岩相类型,形成的孔隙结构以相对较好类型为主;中组合胶结作用强,发育绿泥石胶结相和碳酸盐胶结相为主的成岩相类型,形成的孔隙结构以中等类型为主;下组合压实和胶结作用强,发育碳酸盐胶结相和富软颗粒压实充填相为主的成岩相类型,形成的孔隙结构以相对较差类型为主。
关键词
孔隙结构;差异性成因;成岩作用;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报告人
张芥瑜
西安石油大学

稿件作者
张芥瑜 西安石油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