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着陆区横向风成脊的比较行星学研究
编号:89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22:33:37 浏览:202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9: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0min

所在会场:[10] 10、行星科学 [10-2] 10-2 行星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横向风成脊(Transverse Aeolian Ridges,TARs)是火星表面一类特殊的风成地貌。典型的TARs的长轴规模通常在数十米至数百米,宽度多为数米至数十米,两端收缩变尖,两侧坡度对称,相比周围区域具有较高的反照率。TARs活动性较弱,一般认为是近3 Ma以来的活动产物,记录了火星大气活动与表面相互作用历史,是研究火星气候的重要载体,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对于TARs的界定较为模糊,在地球表面也缺少可供类比研究的对象,导致其形成机制还存在一定争议。
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在乌托邦平原南部(109.925°E,25.066°N)着陆,火星车行进范围内分布着大量的TARs,为TARs的原位探测研究提供一次机遇。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祝融号”导航相机原位探测数据,在着陆区2 km×2 km范围内识别出354个TARs,根据形态特性划分出三个类型(Type 1,Type 2和Type 3),结合其表面特征,提出了该区域TARs的两阶段演化模型,指示着陆区当地的盛行风向曾经发生过一次显著的改变。结合地表相似地貌的类比研究,认为着陆区的TARs的形成可能与巨型沙波纹具有相似的过程。
 
关键词
横向风成脊;祝融号;火星;风成地貌
报告人
王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王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赵健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XiaoLo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黄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彭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高安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