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粉”高锰酸钾强化三氯乙烯NAPL修复
编号:83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20:23:08 浏览:16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7: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9C] 19C、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19A-2] 19A-2 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污染场地中的三氯乙烯由于其自身特性,往往以独立非水溶相(NAPL)的形式存在于土壤和地下水中,本研究通过疏水性二氧化硅胶体颗粒与高锰酸钾(PM)溶液涡旋混合形成粒径为约200 μm的“干粉”PM,密度小于水。作为惰性材料二氧化硅胶体与PM完全兼容,并通过分子扩散的形式将“干粉”中PM完全释放。由于其表面的疏水性,NAPL转移至“干粉”PM比例最高可至99%,可显著提高氧化剂PM与NAPL的接触面积。对照相同浓度水溶液PM和“干粉”PM氧化降解NAPL,发现“干粉”PM 可将NAPL氧化降解效率提高67%,将单位摩尔三氯乙烯降解所需PM由2.08 mol降至1.56 mol。在原位修复中,溶液PM易在对流作用下稀释同时迁移出污染区,氧化副产物二氧化锰(MO)沉淀占据水流通道,降低渗透系数,其毒性效应也可能减少微生物活动,导致原位修复典型污染物浓度反弹现象。而本研究“干粉”PM材料具有颗粒属性,不易被水流稀释,MO在每一个颗粒水相中产生,削弱MO胶体团聚的机会,透射电镜观察MO粒径为纳米级别,克服上述问题。综上,本研究所合成的“干粉”PM在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三氯乙烯NAPL修复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关键词
土壤和地下水;非水溶相;三氯乙烯
报告人
杨硕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稿件作者
杨硕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