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微塑料监测方法标准化关键技术
编号:75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17:44:07 浏览:19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8: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9A] 19A、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19A-2] 19A-2 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微塑料的土壤环境行为与效应(19.11)

土壤中微塑料监测方法标准化关键技术
姜晓旭1,封雪1,安立会2,田志仁1,刘国瑞3,郑明辉3,李名升1*
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家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国务院印发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要求2025年年底前,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其中微塑料是方案中明确指出的重点新污染物之一。微塑料在全球土壤中普遍存在。当前我国土壤微塑料污染状况存在底数不清、风险不明的问题,而统一的监测方法是科学开展土壤微塑料污染风险调查和污染防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亟需建立土壤微塑料监测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土壤微塑料监测技术体系,确保调查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一、方法标准化关键技术
(一)分析方法和目标物的选择
1. 分析方法的选取
根据方法研究现状和技术能力现状,当前各类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仍有一定局限性,需要结合当前技术成熟度、方法适用范围和设备普及率,研究选取具体的分析技术手段,包括前处理技术和定性定量技术。
2. 目标物的选取
土壤中微塑料由于其来源广泛和其本身的固态聚合物属性,具有不同的成分、尺寸、形态和颜色等,需要结合我国当前微塑料产量和用量,研究选取目标聚合物种类、尺寸及相关形态信息类型。
(二)方法特性指标及QA/QC技术
微塑料分析方法基于计数和物理形态识别、依赖实验人员主观判断的特点,决定了其方法特性指标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存在一定不同,需要针对微塑料检测特点,研究确定方法特性指标,开展实验室内方法特性指标确认,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和要求。
(三)方法验证技术
1. 空白样品的制备技术
目前关于土壤微塑料标准样品的研究工作尚属空白。当前国内外均没有商品化土壤微塑料标准样品,因此一般以基体加标方式制备统一土壤微塑料验证样品。土壤基体的选择一般以石英砂和土壤空白样品为主。其中,石英砂易获取,但与土壤基质区别较大;由实际土壤样品制成的土壤空白样品制备方法包括灼烧法、浮选法和静电吸附法等。
2. 验证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微塑料在土壤中分布不均,加之微塑料本身的固态属性以及与土壤基质的密度差异,高度均质化验证样品的获取难度较高。另外,除了不同含量/浓度的常规要求外,如何开展其他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化设计,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二、建议:
第一阶段,从保证方法可操作性和易推广的角度考虑,从较大尺寸微塑料颗粒入手,选取目前技术成熟度、设备普及率较高的方法,尽快完成微塑料方法标准化。第二阶段,解决小粒径微塑料的分析问题,逐步实现检测方法的全面、完善,为进一步开展污染特征、源解析和风险评估提供统一方法。同时,根据微塑料分析技术特点,提出土壤中微塑料分析方法的方法特性指标和QA/QC技术研究,开发土壤中微塑料标准样品制备技术,尽快形成高度均质化标准样品,满足方法标准开发和质量控制需求。
关键词
微塑料,土壤,监测技术,标准化
报告人
姜晓旭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稿件作者
姜晓旭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封雪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安立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田志仁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刘国瑞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郑明辉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李名升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