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自然资源监测的地物光谱数据库建设
编号:69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8 17:00:37 浏览:22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5:5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3min

所在会场:[7B] 7B、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7B-2] 7B-2 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及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也是落实党十九届四中全会“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地物光谱数据库的根据不同地物地理环境特征,将土壤、林地、农作物、水体、矿产和草地等自然资源地物作为观测对象,通过野外样本采集、室内理化分析等手段获取地物属性,并收集对应的地面、航空和航天等遥感数据,构建高时序、高空间和高光谱遥感信息的地物光谱数据集,形成综合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及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地物光谱数据库。基于地物光谱数据库,我们可以输入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及不同来源的卫星遥感影像,通过3S技术、机器学习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挖掘遥感影像与地物属性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高效智能地获取感兴趣区域的地物类型、地物覆被面积、地物理化参数及动态变化特征等信息。为此,地物光谱数据库的建立将在自然资源监测方向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1970年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地物光谱数据库,自20 世纪90 年代起,国内学者也陆续开始了中国地物光谱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多年来,各机构组织收集了大量波谱数据,并建立了一系列不同学科背景下的波谱数据库,是实现遥感信息快速量化、高效表达的重要支撑,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因国内外波谱研究与波谱库应用目标不同,当前光谱库普遍存在着数据重复性高、地物种类不齐全、采集过程及质量难以控制、标准规范及配套参数信息缺乏以及数据管理分散、共享力度较弱等问题。
面对数据量日益增多、数据类型繁杂的卫星数据,地物光谱数据库的发展趋势将不再是地物光谱数据集的单纯堆积,而是向波谱应用以及波谱知识提取并重的方向发展。为此,探讨以国产卫星数据为支撑,以实际需求服务为导向,逐步建设成种类齐全、精度可靠的自然资源地物光谱数据库,将大大提高卫星影像的应用潜力和价值,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朝着精确化、定量化、快速一体化方向发展。典型地物光谱数据库的构建是实现新一代智能高效监测自然资源信息的重要数据基础,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重要举措。地物光谱数据库将使自然资源监测朝着常态化、定量化、动态化的方向前进,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生态环境监测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潜力和价值。
关键词
自然资源监测;地物光谱库;高光谱遥感
报告人
郭龙
华中农业大学

稿件作者
郭龙 华中农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