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流域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机制研究
编号:69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8 16:57:02 浏览:17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6:27(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7min

所在会场:[19A] 19A、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19A-1] 19A-1 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湿地分布广泛,碳库储量巨大,同时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对气候变化具有潜在的反馈作用,因此识别SOC稳定性调控因素有助于揭示湿地C循环与气候变化之间反馈机制。本研究以雅鲁藏布江沿岸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调查表层(0-20cm)与底层(20cm以下)湿地土壤SOC含量,基于热裂解-气质联机(Py-GC/MS)技术刻画SOC分子结构特征,分析SOC化学结构的分解抗性;通过测定被铁锰矿物吸附保护的碳含量(OC-Fe)表征矿物保护作用,采用热重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相关指标(TG-T50、DSC-T50)定量分析SOC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表层TG-T50和DSC-T50(337.61±10.59、384.58±12.98)均显著高于底层土壤(337.32±16.89、382.67±12.25),表明表层SOC稳定性较底层相比更加稳定。表层SOC稳定性主要由矿物保护机制主导,底层SOC稳定性主要由化学结构抗性与矿物保护两种机制联合调控。微生物源SOC对表层土壤稳定性有着重要贡献,而底层SOC稳定性与植物凋落物源有机碳相关。总之,这些结果为物理化学保护假说提供了依据,强调了化学结构抗性与矿物保护两种机制对SOC稳定性的重要性。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矿物保护,分子特征抗性
报告人
赵雯雯
学生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稿件作者
赵雯雯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张仲胜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