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层结构对尾矿重金属的原位固持机理与稳定性作用研究
编号:67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20:38:05 浏览:13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5: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9C] 19C、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19A-2] 19A-2 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暂无文件

摘要
        有色金属尾矿重金属类污染物迁移难以控制是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突出问题。野外调查表明半干旱地区的铅锌矿山废弃地经过长时间风化作用后可形成硬质层,并可以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隔离场地下方的毒性尾矿和上方的天然覆盖植被,可使植物长期生存。然而,硬质层结构在有色金属矿山的生态修复机制以及如何促进硬质层原位形成等科学问题尚不明确。本研究首先采用微观光谱学分析方法,探明了铁-硅矿物胶是构成硬质层的核心组分,其可维持金属尾矿的结构稳定性;其次采用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原位荧光显微镜技术,解析铅锌在硬质层内矿物界面的赋存强度、形态和原位微区分布,阐明了硬质层中铁是结合游离态铅锌的重要元素,其中75%的锌主要是以黄钾铁矾结合态固持在矿物胶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尾矿功能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接种等技术手段,验证了微生物可显著提高矿物风化效率,降低铅锌尾矿中硬质层结构的形成时间,为有色金属矿山生态修复中的污染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重金属,生态修复,污染场地,环境风险
报告人
刘允佳
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稿件作者
刘允佳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