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受体模型和风险评估的协同框架解析高原生态过渡带土壤重金属来源与威胁
编号:66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8 16:32:12 浏览:147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08:1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9-1] 19、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暂无文件

摘要
土壤中过量的重金属会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效地解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并识别优先控制因素是减少污染的关键一步。本研究以青藏高原生态过渡带湟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来源分配,生态和人体健康风险协同解析重金属来源,评价区域重金属污染风险,共采集了105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9种重金属(As、Cr、Zn、Ni、Cu、Pb、Cd、Hg、Co)。统计分析与空间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As和Hg,其余重金属含量均超过了土壤背景值,其中Cd、Ni、Zn的分布呈现空间聚集性,多集中分布在工业园区。综合13种影响因素指标(主要包括土壤特性、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冗余分析结果,采用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和正因子矩阵分解(PMF)受体模型识别出自然源,农业源和混合源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其中,Cr的积累主要是来源于农业活动(47.44%~57.81%),Ni和Zn的积累除了受到自然源的影响外,还受到混合源中工业活动的影响。生态风险评价指数和地积累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面临重金属中度污染的潜在风险。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所有人群的非致癌风险均处在安全范围(HI < 1),但儿童的致癌风险处于较高水平(TCR > 10E-04)。生态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指数与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是造成研究区域生态风险的主要重金属,Ni是造成致癌风险的主要重金属。因此,Cd、Ni和Cr是研究区域内应主要关注的重金属污染物,需要优先控制整体的农业污染源以及部分工业活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能够为决策者制定目标控制政策,有效地优先识别关键土壤污染源提供科学支持。
关键词
重金属,来源解析,风险评估,高原生态过渡带
报告人
周文涛
中国农业大学

稿件作者
周文涛 中国农业大学
黄元仿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