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的人类活动改变了晚全新世东亚副热带地区植被组成
编号:6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2:35:13 浏览:18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5: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B] 1B、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1B-3] 1B-3 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现代陆地植被格局可能是几千年前经过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改造之后的结果,了解古气候和古植被历史对于评估气候和人类活动对自然植被变化的相对贡献至关重要。在东亚副热带地区,水文气候条件有利于植被生长,且随着晚全新世人类活动增强,对区域植被覆盖的影响日益加重。
    本研究基于福建省蒋山泥炭纤维素d18Ocell记录重建了研究区中晚全新世水文气候变化历史,结果显示~5500 cal yr BP以来该区气候逐渐变湿,与云南程海古水位演化趋势以及东亚副热带地区其它地质记录指示的水文气候变化趋势相似,并进一步得到TraCE-21ka模拟结果的支持。在这样湿润的气候背景下,蒋山地区森林覆盖预期更加稠密,但实际植被变化并没有遵循自然发展趋势。蒋山及邻近地区的孢粉记录显示~2800 cal yr BP后本木植被急剧减少,而草本和蕨类植被蔓延,原始常绿阔叶林变得更加开放。我们认为这种植被组成的大幅变化更可能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强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原生植被覆盖类型,这一结论也得到了主成分分析结果和考古证据的支持。在~2800 cal yr BP,约为中国历史上西周晚期(877-771 B.C.)向春秋过渡(770-476 B.C.)时期,考古遗址点数量剧增暗示此时人类生活方式、农业生产、社会复杂性和人口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持续繁荣,生产力迅速发展,灰陶、几何印纹硬陶以及原始瓷等出土标志着陶瓷手工业的兴盛,这可能促进了对森林的砍伐并加剧了火灾事件的发生,蒋山剖面炭屑浓度在这一时期达到峰值。
    本研究提出早在晚全新世(~2800 cal yr BP后),增强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原生植被组成,干扰了植被对气候的自然响应模式。东亚副热带地区是晚第三纪/第四纪珍稀植物的栖息地,是一些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所,因此亟需制定适当的政策来保护珍稀物种,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泥炭,孢粉,晚全新世,人类活动,东亚副热带地区
报告人
宋云平
天津大学

稿件作者
宋云平 天津大学
徐海 天津大学
蓝江湖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