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粮化”对耕地土壤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号:61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16:12:44 浏览:16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11:1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19A] 19A、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19A-4] 19A-4 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耕地“非粮化”行为,不但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还可能损害农田生态健康,造成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健康的土壤表示土壤作为一个动态生命系统具有维持其功能的持续能力,同时强调土壤功能与生态属性,这与我国耕地保护强调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理念契合,因而耕地土壤健康评价应将土壤生产能力与生态环境效应结合考虑。基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以黄淮海平原区徐州的设施菜地、果园、杨树林、草地、景观林和撂荒6类典型非粮化田块生态系统为例,针对其生产功能、持水净水功能、碳库功能、养分供给与循环和生物多样性5 种功能,选取20个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评价指标,叠加3种重金属污染限制性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构建“非粮化”土壤健康评价体系,实现基于土壤多功能与重金属威胁的“非粮化”土壤健康评价。结果显示,6种“非粮化”土壤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表现为草地>设施菜地>杨树林>荒地>果园>景观林,且5种土壤功能均出现失衡现象,亚健康和不健康土壤均占比>60%,其中果园和景观林较为严重(>90%)。此外,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生物多样性和重金属是导致“非粮化”土壤健康分异的主要因素。基于多功能性和叠加污染胁迫的“非粮化”土壤健康评价方法,为今后科学管理土壤资源并优化其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进一步稳固国家粮食安全基石。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土壤健康; 土壤多功能; 重金属胁迫; 评价体系
报告人
马静
河海大学

稿件作者
马静 河海大学
华子宜 河海大学
朱燕峰 中国矿业大学
蒋非非 河海大学
陈浮 河海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