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湖河湖过渡带中微生物四醚脂类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洪水事件识别的启示
编号:58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8 15:30:42 浏览:156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08: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0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2-1] 2、地球化学

暂无文件

摘要
湖泊沉积物中的来源于微生物细胞膜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被广泛用于重建陆地古环境。然而,湖泊中不同来源的脂质会使得其记录环境信息难以解读,因此需要进行长期监测来辨析陆源输入对湖泊系统中脂类分布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中国中部梁子湖中心的河流、河口、近岸中的GDGTs进行了两年的监测。通过比较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和表层沉积物中GDGT分布的时空变化,我们发现古菌类异戊二烯GDGTs(Archaeal Isoprenoid GDGTs, isoGDGTs)主要在河流-湖泊系统中原位生成,不受土壤输入的影响。相比之下,在正常期间,细菌支链GDGTs(Bacterial Branched GDGTs, brGDGTs)受土壤输入的影响较小,这取决于到湖岸的距离。同时暴雨均影响了isoGDGTs和brGDGTs的分布,但影响机制是不同的。异常暴雨导致水生系统中的isoGDGTs浓度和GDGT-0/Cren比值迅速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暴雨导致湖泊水柱相对缺氧,从而导致厌氧古菌的繁殖和更多原位GDGT-0的产生。相比之下,地表土壤径流的增加为水生系统带来了大量土壤brGDGTs,导致brGDGTs浓度迅速增加,尤其是brGDGT-Ia,这进一步影响了基于MBT'的温度估算的准确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厘清了在河湖系统中GDGTs的时空分布特征,辨析了陆源输入对湖泊的影响,这对更好地了解河湖沉积环境中生物标志物信号的来源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相比正常降雨时期在异常降雨期间GDGT-0/Cren和GDGTs含量的变化将有助于识别古代浅水河湖系统的洪水事件。
 
关键词
GDGT,河湖过渡带,监测,古洪水
报告人
朱秀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朱秀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杨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