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及定向提升关键技术
编号:46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8 13:38:23 浏览:17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3:4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4A] 4A、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4A-3] 4A-3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暂无文件

摘要
     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滩涂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致使全球滩涂湿地面积在过去50年间减少了30%以上。作为中国和全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典型代表,广东滩涂湿地面积在过去30年间减少了54%。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广东在沿海地区广泛引种单一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增加了部分地区滩涂植物面积,但忽略了滩涂湿地主导功能的恢复与提升。国际上滨海滩涂湿地恢复多以大面积、高耗资、强人工干预的工程恢复技术为主,而国内沿海滩涂湿地恢复技术多应用于自然保护地内,推广应用有限。针对广东乃至整个中国沿海滩涂湿地面临的土地高度集约利用和破碎化等特点,经过15年产学研联合攻关,系统开展了广东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及定向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研发了退化滩涂湿地精准识别及主导功能诊断技术:设计了剔除潮汐水位影响的大尺度、长时序滩涂信息提取方法,精度高达90%,比传统方法成本降低70%,比同类技术精度提高5%,具有大范围推广应用价值。首创了“生态单元”概念,提出了系列湿地单元恢复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使得滩涂湿地土壤盐分降低80%以上,土壤细菌丰富度提高200%以上,滩涂恢复过程中植物萌发率达90%以上、成活率提高60%;水鸟功能性栖息地单元构建技术广泛应用于华东、华南沿海滩涂湿地区,累计推广近2万亩,突破了土地高度集约利用地区破碎滩涂湿地恢复的技术瓶颈,实现了靶向目标物种生境恢复。研发了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的净化功能提升技术,实现了不引入外源微生物,通过管理盐沼植物、富集土著微生物和定向优化根际微生物群落强化脱氮技术,构建沉积物-水体-根表脱氮微生物梯度生态位技术,结合植物收割实现氮磷元素彻底移除,消减入海河流氮磷超过82%。研发了滩涂湿地碳汇功能提升技术,实现了仅改造10%生态单元面积,生态单元内短期植物成活率达到90%和覆盖度提高70%的效果,比同潮位自然定植的同种植被生物量增加1.8倍,显著提升滩涂植物生物量碳;同时,在特色滩涂植物资源应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并研制出无瓣海桑籽油、无瓣海桑多效护理霜等6个产品,拓展了滩涂植物资源利用新途径,也解决了滩涂植物因凋落分解导致碳源随潮汐外溢的难题。项目研发的相关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海珠湖、深圳龙岗河和珠海淇澳岛、粤东地区的海丰湿地、粤西地区的湛江红树林湿地、浙江杭州湾、江苏盐城和上海崇明东滩等华东、华南沿海地区累计示范应用近5万亩,开展科普宣教20万人次,每年吸存二氧化碳30多万吨,入海河流氮磷消减量超过82%,为沿海100多万只水鸟提供栖息生境,提供优质海产品价值约17亿元,完成单位及10家应用单位近3年新增销售额4亿元。
 
关键词
滩涂湿地;生态修复;生态单元;定向提升;
报告人
高常军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稿件作者
高常军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崔丽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