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地区油气与砂岩型铀矿的联系
编号:414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5-03 22:51:19 浏览:26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2: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16A] 16A、矿产与资源 [16A-2] 16A-2 矿产与资源>铀矿

暂无文件

摘要
油气和砂岩型铀矿同盆共存现象普遍存在(刘池洋等,2006),如在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的矿层中发现有沥青脉,松辽盆地四方台组底部富含烃类流体的岩体均伴有铀矿化(罗敏等,2021)。而柴西作为重要的含油气地区,研究油气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却比较薄弱。因此,本文从空间和成因两方面探讨其相关关系。总结得出:
(1)在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于柴西南区,集中在七个泉-砂西、跃进、乌南等三大斜坡带,而砂岩型铀矿则分布在油气田的外围或盆地边部斜坡带等有利于铀迁移富集的部位(汤超等,2017),如在柴西茫崖凹陷咸水泉油田外围发现铀矿体(陈擎等,2020)。在含矿层位上,油气主要位于上油砂山组、下油砂山组、上干柴沟组、下干柴沟组和路乐河组,而砂岩型铀矿则位于上油砂山组、上干柴沟组、狮子沟组和七个泉组,可以看出砂岩型铀矿含矿层位与油气层位大体相同或者相邻(郑欣等,2019)。
(2)目前在柴西地区已发现多个油气田,该地区基底存在两组大断裂,断裂规模大切穿地层多(吴萌萌等,2018),为下部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而柴西地区受到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影响,柴达木盆地进入隆升阶段,使盆地含烃流体大规模沿断裂等通道向上运移,与盆地边缘补给的含氧含铀水在合适的部位相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budukeyumu et al. 2022),从而形成砂岩型铀矿床。
(3)油气逸散进入砂岩中,在砂岩型铀矿成矿目的层中形成还原环境,增加含矿层的还原容量(刘武生等,2017),油气也可以在铀矿化的红色岩体发生还原作用,使岩体发生褪色蚀变作用从而具有还原性成为赋矿主岩(汤超等,2017),拓宽砂岩型铀矿找矿层位。
通过总结柴西地区油气与砂岩型铀矿的联系,提出该地区油气对铀矿化成矿作用主要为还原作用,一方面,油气作为还原剂与含氧含铀水发生反应导致铀沉淀,另一方面,油气也可以在红色岩体中发生还原反应使岩体具有还原性从而成为赋矿主岩。本研究丰富了该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并对铀矿找矿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砂岩型铀矿
报告人
许喜凤
硕士 成都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许喜凤 成都理工大学
宋昊 成都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